一、保護寶寶耳朵這些行為不要做
胎教時別把聽筒放在肚上
在胎教時,為了培養孩子的音樂細胞,便買來胎教音樂和小錄音機,一有時間就把錄音機放到肚子上進行胎教。專家說,這種讓胎兒自己聽音樂的方式是錯誤的,胎教是讓母親聽音樂,然後間接傳達給胎兒。不當的胎教會對胎兒的聽力造成影響。而且由於胎兒耳蝸稚嫩,所以要避免大分貝的刺激和過於激烈的音樂,錄音機要遠離母親腹部。此外,每次聽音樂的時間也不要過長,在10鐘左右即可。
別給10歲以下娃挖耳屎
大多數兒童耳洞裡塞滿了耵聍(俗稱耳屎),因為癢,兒童表現出來的就是總用小手挖耳洞。其中一名3歲小男孩,耳朵裡塞滿了耵聍,而且都很深,家長說她總用棉簽給孩子挖耳洞。
專家建議,千萬不要給10歲以下的孩子挖耳洞,“大多數家長都用棉簽給孩子弄,而孩子的耳道狹窄且短,棉簽太粗,不但挖不出來耵聍,反而會推到更深的耳道內,就更難處理了。如果到醫院處置,可以滴點耵聍水,泡一泡,然後沖一沖,就好了。有些家長用挖耳勺給孩子挖耳洞,一旦碰到鼓膜,易引發外耳道炎,影響聽力。”
濫用抗生素會損傷聽力
16歲的小豪有聽力障礙,是在一歲半的時候注射慶大霉素所致。因為聽力不好,說話功能也受影響,現在口齒不清。濫用抗生素是造成耳聾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慶大霉素、卡拉霉素、鏈霉素等,這些藥物會引起聽力損害。
“預防耳聾要從胎兒期開始。”遺傳和病毒感染是導致耳聾的主要原因。對有耳聾家族史的胎兒最好在出生前進行遺傳學的診斷檢查。如果胚胎期在母體遭遇病毒感染、耳毒性藥物、放射性損傷、先兆流產和一些代謝性疾病等,都可能造成胎兒先天性耳聾。
MP3音量不要超60分貝
“長期使用隨身聽、MP3等便攜式音響設備,導致很多青少年聽力下降,這就是電子輻射造成的影響。”沙影主任說,現在很多孩子都喜歡電子產品,帶播放器的音樂手機、MP3、MP4、MP5等等,在公交車上,經常能看見這些孩子塞著耳塞聽音樂,有的聲音很大,旁邊的乘客都能聽清。這樣的高音貝音樂對聽力影響很大,建議大家在使用便攜式音響設備時,音量盡量不要超過60分貝,並且每隔一小時要休息10分鐘-15分鐘,每天聽半個小時最好。而且,不要或盡量少去高噪聲的歌廳和舞廳,以免鼓膜受影響。
二、寶寶護耳的細則
母親喂奶要注意姿勢寶寶的耳咽管較成人短且平直,嗆奶或吐奶時,奶汁有可能經此管道潛入中耳,誘發中耳炎。故喂奶時應保持孩子頭部稍高的姿勢,喂奶後應繼續保持這種體位片刻,不要立即放平。
戶外活動學會護耳孩子戶外活動,一要防曬防凍防風,二要防范外力與碰撞。具體防護措施要根據天氣和環境的情況來決定,如太陽光線很強,不妨戴一頂遮擋耳部的遮陽帽,或在耳部塗抹少許的防曬霜等。
注意睡覺姿勢孩子側臥時,莫讓耳廓扭卷受壓。
正確擤鼻涕若孩子傷風或患有鼻炎,千萬別捏著鼻子兩側一起擤,否則壓力太大,帶菌的鼻涕會乘機通過耳咽管潛入中耳,誘發炎症。正確的做法是,用干淨手帕或餐巾紙輕輕地揩去鼻涕等分泌物;大孩子則要教會他自己擤鼻涕的方法:交替用手將左右鼻翼壓向鼻中隔,以擤出對側鼻子裡的鼻涕。
莫打孩子尤其不要用手掌掴孩子的耳光,否則可能傷及耳膜,或令耳骨移位,導致聽力損傷。
及早矯正畸形孩子出生有畸形,比如裂颚,可能影響耳咽管的功能,導致中耳積水,應在2歲前予以手術矯正。
防病一些疾病可影響耳的健康。感冒就是是引起中耳炎的一大罪魁(75%的中耳炎系感冒作祟),故防止中耳炎的最好辦法莫過於預防感冒。其次,麻疹、腮腺炎、風疹等急性傳染病也是中耳炎的導火線,應該按時接種疫苗,防止這幾種傳染病上身。
不要讓水流入耳道內洗澡或游泳時若耳內灌了水,應及時用棉簽或棉球蘸出耳內的污水。
本文來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權益,請聯絡我們刪除。
![]() |
【支招】如何讓“打”孩子發揮更好的效用?
1、盡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 不打孩子應該是一個理想的狀態。 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不要急於打孩子,因為沖動地打孩子,效果往往適得其反。這時候,你可以向孩子說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讓孩子知道你對他剛才行為的不滿。比如 |
![]() |
健康寶寶應該遵循三大飲食習慣
1.要吃多樣化食物,不要挑食、偏食 世上無任何一一生中食物可提供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素,因此必須吃多樣化食物,任何挑食、偏食都會妨礙我們獲得全面營養。基有些孩子僅僅對個別食物有所挑剔,家長可從同一食品組選擇其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