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而又幸福的十月懷胎,在一聲聲急促的嬰兒啼哭中結束,小魚兩口子開始終日忙碌於奶瓶與尿布之間。看著寶寶吃飽是一種幸福,看著寶寶拉出大便也是幸福。兩口子小心翼翼地照顧著這個軟乎乎的小生命,生怕有個什麼閃失。不知不覺寶寶已經四個月大,兩人去了趟兒童保健院,醫生說日常喂養需要添加米糊。回家照辦,可是寶寶卻不配合,喂了就吐出來,不僅如此,連奶都不好好喝了。本來母乳就不多,每天得加兩頓奶粉。每次一喂,沒吃兩口,就含著奶嘴不動了,要不就是喝多少吐多少。這下急壞了小兩口,說也說不了,打也不能打。晚上更是睡不好,過不了兩個小時小家伙就哭起來,喂了吃兩口就睡。半個月折騰下來,小魚和老公兩人滿臉憔悴。該怎麼辦呢?無奈,兩人抱著寶寶早早地等在診室門口。
喂養困難寶寶體重不升反降
一稱體重,寶寶這半個月一點都沒增重。見到醫生,小魚的眼淚都快掉下來了,她委屈地說:“我什麼辦法都用了,是不是因為那個米糊不該加啊?”
醫生安慰她說:“沒有關系,慢慢來。聽你們說得那麼辛苦,我卻只能說,寶寶現在的喂養困難,是你們添加米糊方式不當造成的。”
小兩口急忙道:“那應該怎麼加?”
“首先,添加米糊對於四個月的孩子來說是非常必要的,沒有這樣的過渡,在母乳營養不能滿足孩子營養需求的時候,再給他添加其他食物就非常困難了。其次,添加米糊時,應該在配置米糊時加入奶粉,添加量為一頓奶粉量,此時就應該減少一頓奶。如果只是盲目地逼寶寶吃,不僅導致寶寶對米糊反感,而且還影響其他食物的消化,所以他連奶都吃不好了。”醫生說道。
“對啊,對啊,他現在都不好好吃奶了。”小魚點頭。
保持愉快進餐環境建立良性循環
“喂養不當惡性循環的結果,就是喂養困難了。你們晚上更加辛苦了吧?”醫生拍拍小魚的肩膀道。
“真是說到心坎裡了。要怎樣建立起良性循環呢?”小魚老公更急了。
“食物的添加就像爬樓梯,是一層一層慢慢循序漸進的。不要著急,不要看他吐了就洩氣,也不要看他不吃就認為不適合而干脆放棄。剛剛開始的時候,每天加一到兩勺米糊就足夠了;如果孩子不接受,過一到兩周再重新試試。這種堅持非常關鍵。幾天以後能夠多加一勺米糊就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還有,良好的進餐環境非常重要。身體接觸對於喂養也很重要,每個寶寶都需要安全感和正面鼓勵。當你添加一種新的食物時,一定要讓他有種確定感。輕輕地摟著他,讓他明白這種嘗試是快樂的、開心的。”醫生說道。
“除此以外,還應堅持用調羹來喂食,幫助寶寶建立良好的反射。添加其他食物時,也應該遵照這個原則。寶寶漸漸長大,幫助寶寶克服喂養困難的方法,就是了解他什麼時候開始用嘴巴去發現事物。如果寶寶表現出這些行為時,就意味著他已准備好吃固體食物了。此時添加食物就能夠大大減少那些不良反應。”醫生接著說。
寶寶現在不好好喝奶怎麼辦?
“首先,我們知道4個月大的孩子通常每隔2~3個小時喂1次,當然,每個孩子的情況不盡相同,需要家長耐心觀察。而且不要一看孩子哭就拿奶來安慰他,這樣只會導致不良習慣的建立,影響孩子的胃口,給孩子尚未成熟的胃腸系統增加不應有的壓力。調整好喂養時間和頓數,臨睡前盡量喂飽他,也減少你們晚上起床的次數。”醫生答道。
“你們先要觀察,再慢慢著手建立良好習慣,會好起來的。記住,一定不要急躁,當寶寶持續地拒絕調羹喂食時,千萬不要使用強迫手段。最後要強調的是,保持愉快的進餐環境。”醫生囑咐兩人。
“好的,我們會慢慢體會,再制訂一套符合我們寶寶的具體實施方案。幾個原則我們也記下了,真是一語點醒夢中人啊。”收起筆記本,一場消滅喂養困難的“戰役”即將在小魚家打響。
![]() |
寶寶腹瀉試試中藥
除秋季外,1歲以下的嬰幼兒在寒冷的冬天同樣容易發生腹瀉,以輕型腹瀉來說,患兒一日10次以內,瀉黃色或黃綠色稀糊便,或呈蛋花樣,並可夾白色奶瓣,精神較好,體溫正常,不出現脫水症狀。通常中醫對輕型腹瀉的治療效果不錯 |
![]() |
父母不可不知家庭急救
孩子是好奇的。為了快一點融入這個世界,他不停地探索和實踐。孩子會爬會走後,他探索得更主動,范圍也越發廣泛了。與此同時,由於孩子自身發育尚未完善,所以在進行活動時往往會要付出一些代價,輕則幾塊烏青,重則流血,甚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