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舉行的“為了孩子·關注兒童‘亞健康’”學術研討會上,專家指出,目前依賴iPad等電子產品的兒童越來越多,像iPad之類的現代電子產品已經成為影響兒童身體健康、心理發育、社會行為及溝通能力發展的一大環境因素。
總揉眼或是玩iPad太久
據報道,許多3歲以內的幼兒已經開始接觸電子產品。這些孩子還沒上幼兒園,平時在家,家長就會扔個iPad給他們玩。但上海市兒童醫院兒保科副主任陳津津表示,幼兒的眼軸比較短,視覺系統發育還不成熟,如果在6歲以前常常用眼疲勞,極易讓孩子發生近視、散光、弱視或者斜視。
臨床上醫生經常遇到家長帶著喜歡“瞇眼”、“揉眼睛”的幼兒前來就診,大多數是因為看電視、玩iPad時間過長引起。因此兒保專家建議,兩三歲的孩子盡量不要接觸iPad之類的電子產品,大一些的孩子要限定時間,每次半小時,每天不超過1小時。
損害渴望交流的天性
亮麗的圖案、吸引人的動畫、豐富的早教游戲……幾乎沒有孩子不被光怪陸離的電子產品所吸引。用手機或電腦哄孩子,成為許多年輕父母的“殺手锏”。有的家長覺得,孩子沒有用iPad玩游戲,裡面都是學習資料,例如兒歌、英語、成語故事等,“我是用在正途上啊”。
其實,這些高科技產品未必會讓孩子們更聰明,接觸更多知識,反而可能讓孩子過早遭遇交流障礙。陳津津從兒童保健的角度分析,3歲以前過早接觸電子媒體,會對嬰幼兒大腦發育有一定影響。“因為,電子產品上信息變換太快,觸屏操作也很快,孩子往往還來不及想,就進入了下一個畫面,超過了幼兒的接受能力,而且沒有互動,長此以往,孩子會懶得去思考問題。”
“孩子面對的iPad是一個沒有任何生機、冷冰冰的屏幕。他玩得高興,他歡笑,有回應嗎?沒有。他有些小想法、小心思,想和人分享,有回應嗎?沒有。孩子的交往能力需要與人互動才能發展出來。”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兒保科主任徐秀明確指出,根據研究並綜合國內報道可以看出,iPad等電子產品給嬰幼兒帶來的弊遠大於利。
專家建議,最好用紙質材料促進嬰幼兒的智力開發,嬰幼兒翻書的時候,同時是在進行理解、記憶,在腦子中整合,而電子產品是一種被動的理解。
本文來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權益,請聯絡我們刪除。
![]() |
專家認為性教育應始於5歲
一個研究青少年懷孕和性健康的獨立顧問小組進行了上述調查並編寫了一份報告。報告建議,教育部門把關於性和兩性關系的課程定為英格蘭和威爾士所有中小學的法定課程。課程內容應該包括性傳播疾病如何感染,如何能不屈服於同齡人 |
![]() |
寶寶拉肚子怎麼辦?8個月寶寶拉肚子的預防方法
一、預防8個月寶寶拉肚子 1、母乳喂養可防腹瀉 尤以出生後最初數月內應以母乳喂養。因母乳最適合嬰兒的營養需要和消化能力。母乳中含有多種小兒所需的多種消化酶和抗體,各種營養成分都非常適合兒童的消化和吸收,可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