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被凍傷了怎麼辦?
發生凍瘡後,可在局部塗抹凍瘡膏;糜爛處可塗用抗菌類和可地松類軟膏。
局部凍傷:局部凍傷多在0℃以下缺乏防寒措施的情況下,耳部、鼻部、面部或肢體受到冷凍作用發生的損傷。一般分為四度:
一度凍傷:表現為局部皮膚從蒼白轉為斑塊狀的藍紫色,以後紅腫、發癢、刺痛和感覺異常;
二度凍傷:表現為局部皮膚紅腫、發癢、灼痛。早期有水泡出現;
三度凍傷:表現為皮膚由白色逐漸變為藍色,再變為黑色。感覺消失。凍傷周圍的組織可出現水腫和水泡,並有較劇烈的疼痛;
四度凍傷:傷部的感覺和運動功能完全消失,呈暗灰色。由於凍傷組織與健康組織交界處的凍傷程度相對較輕,交界處可出現水腫和水泡。

發生凍傷時,如有條件可讓患者進入溫暖的房間,給予溫暖的飲料,使患者的體溫盡快提高。同時將凍傷的部位浸泡在38℃~42℃的溫水中,水溫不宜超過45℃,浸泡時間不能超過20分鐘。如果凍傷發生在野外無條件進行熱水浸浴,可將凍傷部位放在自己或救助者的懷中取暖,同樣可起到熱水浴的作用,使受凍部位迅速恢復血液循環。在對凍傷進行緊急處理時,絕不可將凍傷部位用雪塗擦、或用火烤,這樣作只能加重損傷。
再好的治療方法也不如預防凍傷效果更好,那麼預防凍傷的關鍵是什麼呢?
凍瘡好發於手指、手背、面部、足背、足趾、足緣、足跟和耳廓等處。兒童、婦女及老年人是高發人群。凍瘡一旦發生,較難快速治愈,要等天氣轉暖後才會逐漸愈合。所以,在凍瘡出現之前就進行預防是最重要的、有效的。
1、注意加強日常體育鍛煉,如走路、跳繩等,通過運動使血循環加快,減少凍瘡的發生機會。那些需久站久坐的人來,更要經常活動手腳很重要。
2、練習冷水洗臉、洗手、洗腳和冷水浴,提高個人對寒冷的適應度。需注意的是,月經期的女性,最好不要使用此法。
3、注意全身及局部的保暖和干燥,鞋襪不宜過緊。此外,受凍部位不宜立刻熱水泡洗或火爐上烘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