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當著孩子面吵架
很多家長認為寶寶年紀小,就算在他面前吵架也無所謂。其實非也,寶寶會把大人的言談舉止看在眼裡放在心上。如果家庭不和諧,父母經常吵架甚至是打架。那麼孩子的日子過得肯定是擔驚受怕,這會給孩子的心理留下陰影。有些父母喜歡冷戰,這樣孩子會感受到家裡的氣氛緊張,時間久了會造成孩子孤僻冷漠的性格甚至是患上心理疾病。
在孩子面前家長千萬別吵架,就算再有問題也要在孩子面前和好,同時也要安撫好寶寶的情緒,與寶寶好好溝通,讓寶寶了解父母只是一時沖動,不管怎麼樣都是愛他的。鼓勵孩子把自己心理的想法感受說出口,以免在孩子心理留下陰影。
2.離婚後與誰一起過
父母都喜歡問孩子:“如果爸爸媽媽離婚了,你想跟誰一起過呢?”父母的這個問題會讓孩子感到害怕恐懼,因為寶寶的判斷能力還沒發育完全,他根本不知道這只是一個玩笑,他會不知所措,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如果寶寶年紀比較大,那麼可能他會知道父母在開玩笑,但如果寶寶的年紀還很小,那麼最好不要在寶寶面前說這句讓他害怕的話語。
3.將情緒發洩到孩子身上
很多父母一旦有負面情緒出現,孩子就成了他們的出氣筒,這樣會讓孩子產生一種誤區,那就是只要自己情緒不好,都可以發洩到別人身上。如此一來,孩子不會站在對方角度去考慮問題,自然也不能理解別人的感受。
家長就算再有負面情緒也別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更不要發洩到孩子身上。相反,家長要給寶寶樹立一個好的榜樣,鼓勵孩子把不好的情緒傾訴出來,或者是轉移自己的注意力,讓寶寶學會自己控制情緒。
4.責罵打罵孩子
很多家長都喜歡責罵孩子,如果只是偶爾情況,那麼就沒有太大的關系,但如果時間長了,就會讓孩子產生消極、自卑、怯懦反叛等負面情緒。有時候,家長會因為孩子哭鬧更加對寶寶大吼大叫,這樣對孩子沒有任何的好處。
家長這時候要讓孩子感受到你的心情與態度,如果沒有辦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那麼最好先讓孩子獨自待在一個房間,直到他心情平靜。
5.不停地挖苦諷刺孩子
很多家長喜歡挖苦諷刺孩子的缺點,主要還是希望孩子能改正。想法是好的,但是方法卻錯了,這時候孩子正處在自尊心發展階段,如果家長一味地打擊數落,只會讓孩子變得自卑,也會認為家長根本不愛自己,缺乏安全感。
家長要細心地觀察孩子,了解孩子的優點,在孩子進步時給他們一點肯定或是鼓勵,就算孩子做錯了事情,家長也可以從中找到孩子的發光點,鼓勵孩子改正自己的缺點。家長要教會孩子自我欣賞,了解自己的點滴從而進步,不能盲目地與別人進行比較。
6.在孩子得意時打擊他
孩子在成功時難免會驕傲,但是有的家長會在這時候打擊孩子。這樣的做法是要不得的,要知道孩子在成功時,最想做的就是與家長一起分享這份喜悅,得到父母的肯定。
家長這時候一定要鼓勵孩子,讓孩子充分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激勵孩子繼續努力。如果孩子表現得有點盲目自大,那麼家長這時候可以跟孩子好好的說,讓孩子了解“驕傲使人落後”,而不是潑他的冷水。
7.不考慮孩子的內心感受
孩子年紀還小,根本不知道怎麼用語言來表達自己心情與感受,有時候也會把家長的某些語句記在心裡。所以在他們遇到挫折或是想要表述自己思想時,只能用哭鬧來獲得父母的關愛與注意,但是家長卻不了解孩子的內心,常常對孩子的哭鬧表現得不耐煩。
如果家裡的孩子還只是用哭鬧來表達自己的感情,那麼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引導孩子,讓他學會表達。比如當孩子想要一個東西時,只要不過分,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得到它,並引導孩子自己說出來,這時候孩子就能了解情感的因果關系,下次就會用語言來表達。家長要多跟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內心與表達情感的方式,幫助孩子成長。
8.家長總是不信任孩子
不管發生什麼事情,有的家長都不問緣由就責怪孩子。家長一開始就要相信孩子,這樣才能引導孩子養成誠實的品質,如果家長一開始就不信任孩子,質疑孩子說的話,那麼孩子不但會感到挫折還會養成說謊的習慣。
在出現問題時,家長不應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問題,這時候最好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如果孩子真的說謊,家長可以婉轉地跟孩子說,教育孩子。家長要觀察孩子的言行,如果發現孩子說謊,要先了解孩子說謊的原因,然後再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
本文來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權益,請聯絡我們刪除。
![]() |
先天性疾病所致的便秘
正常情況下,大多數新生的小寶寶,都會在生後的24小時內排出墨綠色、粘稠的胎便。媽咪給寶寶喂奶後,寶寶會排出金黃色並較為稀薄的便,一天大約排便三四次;吃配方奶的寶寶,排出的便一般為淡黃色,比吃母乳的寶寶,大便要顯 |
![]() |
寶寶愛流口水,寶媽有辦法
1.用柔軟的棉手絹給孩子擦口水 孩子流口水,流到嘴角,下巴,肚子上都是水,如果不能及時幫孩子擦干淨的話,可能引起空氣中的灰塵附著,這樣容易導致孩子嬌嫩的皮膚出現濕疹之類的皮膚問題。所以,媽咪們要准備好一條干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