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治感冒嗓子疼食譜
一、姜汁沖蜜糖
原料:姜汁半匙,蜜糖一匙。
做法:直接溫開水沖服,一日二次,早晚食用。
功效:姜汁沖蜜糖,具有和胃潤肺、消痰止咳、祛寒功效。民間常用來治療老人慢性咳嗽,或燥咳寒咳等。關於姜與蜜糖配伍治療咳嗽,《本草綱目》有“久咳,可用生姜與蜜煮食”的記載。生姜,性味辛溫,入肺、脾、胃三經,具有發表散寒、溫中止嘔、消痰行水及解毒等作用。
二、蔥白利咽湯
原料:蔥白2根,桔梗6克,甘草3克。
做法:桔梗、甘草先煮沸5~7分鐘,之後加入蔥白,焖l~2分鐘後趁熱飲用。每日早晚各一次。
功效:甘草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痙等藥理作用。在中醫上,甘草補脾益氣,滋咳潤肺,緩急解毒,調和百藥。解毒散寒,清利咽喉。主治風寒外襲之咽炎。
甘草除了能治療嗓子疼外還能用於氣喘咳嗽,可單用,亦可配伍其他藥物應用。如治濕痰咳嗽的二陳湯;治寒痰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湯;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湯;治熱毒而致肺癰咳唾腥臭膿痰的桔梗湯;治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湯等。另風熱咳嗽、風寒咳嗽、熱痰咳嗽亦常配伍應用。
三、蜂蜜生姜蘿卜飲
原料:新鮮白蘿卜1斤、生姜30克、蜂蜜30克。
做法:蘿卜和生姜去皮後切碎塊,一同放入搾汁機打碎,加入蜂蜜後即可飲用。
功效:白蘿卜是一種常見的蔬菜,生食熟食均可,其味略帶辛辣味。現代研究認為,白蘿卜含芥子油、澱粉酶和粗纖維,具有促進消化,增強食欲,加快胃腸蠕動和止咳化痰的作用。該飲品還適用於肺熱引起咳嗽、咽喉干痛、聲音嘶啞者,這類人平時還可多食用鮮蘿卜和鮮荸荠。
四、百合款冬花飲
原料:百合30~60克、款冬花10~15克、冰糖適量。
做法:將上料同置砂鍋中煮成糖水。飲水食百合,宜晚飯後睡前食用。
功效:百合潤肺止咳。款冬花辛溫,有潤肺下氣,止咳化痰作用。本品提取液可使支氣管略擴張,對組織胺引起的痙攣,有解痙作用。因此具有止咳,祛痰平喘作用。兩藥合用有潤肺止咳、下氣化痰之功效。
百合在醫用價值上主要以養陰潤肺;清心安神。主陰虛久嗽;痰中帶血;熱病後期;余熱未清,或情志不遂所致的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精神恍惚;癰腫;濕瘡。
五、川貝母蒸梨
原料:雪梨或鴨梨一個,川貝母6克,冰糖20克。
做法:將梨於柄部切開,挖空去核,將川貝母研成粉未後。裝入雪梨內,用牙簽將柄部復原固定。放大碗中加入冰糖,加少量水,隔水蒸半小時。將蒸透的梨和其中的川貝母一起食入。
功效:自古中醫就認為川貝母味苦、甘,性微寒;浙貝母味苦,性寒。歸肺、心經。主治熱痰咳嗽、外感咳嗽、陰虛咳嗽、痰少咽燥、咯痰黃稠、肺癰、乳癰、癰瘡腫毒、瘰疬等症。現代藥理實驗證明,貝母有鎮咳、降壓、升高血糖等作用。
川貝母與雪梨、冰糖並用,則起化痰止咳,潤肺養陰功效。治療久咳不愈,痰多,咽干,氣短乏力。
六、沙參玉竹麥冬煎
原料:沙參15克、玉竹10克、麥冬10克、天花粉3克、地骨皮6克。
做法:直接溫開水沖服,每天1劑。
功效:《中醫方劑學》中指出沙參、麥冬清養肺胃,玉竹、花粉生津解渴,生扁豆、生甘草益氣培中、甘緩和胃,配以桑葉,輕宣燥熱,合而成方,有清養肺胃、生津潤燥之功。
所以沙參玉竹麥冬煎針對恢復聲帶疲勞,防治嘎啞有很好效果;對病後咳嗽,陰虛發熱不退等也有效。
本文來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權益,請聯絡我們刪除。
![]() |
嬰兒玫瑰疹 秋冬防嬰兒玫瑰疹
秋冬氣溫低,各種病毒卷土重來,兒科醫師表示,最近一周的門診就出現10多名玫瑰疹寶寶,家長和寶寶親密接觸時,應注重清潔以免傳染,且寶寶發燒未超過39℃,不需要立即使用退燒藥,少數病童會有熱痙攣的現象,照護時應盡量 |
![]() |
麻疹病兒退熱時要注意什麼
麻疹病兒如果沒有其它並發症,一般發熱不會超過39℃,這時不必采取退熱措施,因為過早地退熱會使毛孔閉塞,皮膚小血管收縮,造成疹子出不透。 但是,如果發熱在39℃以上時,不但體內營養物質和氧氣消耗過多,還會引起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