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育兒新知 >> 小兒發燒超兩周 提防四種可能

小兒發燒超兩周 提防四種可能

  1、感染性疾病

  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均可引起孩子感染性發熱,累及的部位可以是多個方面的,如:肺部感染、膽道系統感染、泌尿系感染、心內膜炎等。這類原因引起的發燒,通過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可提供診斷線索。

  比如,受細菌感染時,患兒可出現長期發熱伴畏寒及寒顫,還有一些患兒可出現出血點、斑疹、丘疹或荨麻疹等皮疹,實驗室檢查可見外周血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明顯增加,血、骨髓培養等病原學檢查或聚合酶鏈反應(PCR)可幫助找出病原菌。

  再如,小兒病毒感染時以EB病毒和巨細胞病毒為多見,EB病毒感染時,患兒可出現發熱、咽峽炎、淋巴結腫大,還有一些病例可出現肝脾大、多樣性皮疹等表現,實驗室檢查可發現外周白細胞增多和變異淋巴細胞增多的血象改變、檢測EB-IgM、血噬異凝集試驗有診斷價值。

小兒發燒超兩周  提防四種可能

  此外,結核桿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也是引起小兒長時間發熱的常見感染性疾病之一,尤其是有家庭病史的患兒,如果長期低熱、輕咳、盜汗、乏力、食欲減退、消瘦等,更需及早做影像學檢查及實驗室檢查以助診斷。

  2、腫瘤性疾病

  腫瘤性疾病也是引起小兒長期不明原因發熱的常見原因之一,其中以血液系統腫瘤為多數,淋巴瘤所占的比例最高,此外,也還有多發性骨髓瘤、白血病等。

  一般來說,大部分實質性腫瘤可以在就診後通過CT、MRI等影像技術檢查出來,而血液淋巴系統的腫瘤則比較隱匿,但它進展快,甚至可威脅到患兒生命,需高度重視。長期發熱伴貧血、淋巴結腫大及肝脾腫大、經常規治療無效的患兒應警惕,必要時行骨穿、淋巴結活檢及胸腹部影像學檢查,甚至需要多次重復檢查以及早診斷。

  3、結締組織病

  相對來說,結締組織病由於缺乏特異的臨床表現,往往不能在早期被診斷出來。不過,對於發燒時間較長的小兒,在排除了上述兩種原因後,也應考慮結締組織病的可能。

小兒發燒超兩周  提防四種可能

  小兒結締組織病中最常見的是川崎病,川崎病,又稱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是一種以全身血管炎為主要病理改變的急性發熱性疾病,好發於5歲以下的嬰幼兒,發熱是該病最常見、也是最早出現的症狀。隨著病情的進展,孩子還可陸續出現各種形態的皮疹,雙眼結膜充血,唇及口腔黏膜充血、皲裂,手足紅斑、手指足趾末端硬腫、恢復期指趾端膜狀脫皮和頸淋巴結腫大等症狀。結合上述臨床表現和血沉、血小板計數、心髒彩超及治療反應可確診。川崎病是一種自限性的血管炎,如果患兒能夠在發病一周內就得到及時診斷和治療的話,大部分還是可以痊愈而不留有後遺症,但若治療不及時,心血管病變幾率可能大增,嚴重的甚至可使冠狀動脈瘤破而引起猝死,因此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降低患兒的發熱時間、防冠狀動脈病變很重要。

  4、藥物也可能導致發熱

  還有一些孩子可能因治療使用某種藥物出現持續發熱,應考慮藥物熱的可能,因藥物而導致的持續性發熱,通常在停藥後可逐漸恢復正常體溫。

  總之,引起小兒長期發熱的病因很多,李增清提醒,如果孩子長期發熱(超過兩周以上),家長切莫大意,應盡早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結合孩子發熱的熱程、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等積極尋找原因,明確診斷,有針對性地治療。

  本文來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權益,請聯絡我們刪除。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新生兒不睡覺的原因與解決方法

新生兒不睡覺是怎麼回事,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麼。  一、尿布濕了,尿布濕了而沒有及時的更換的話,寶寶又不會說話,自然也只能以哭鬧來宣洩自己的不滿了。所以,如果看到新生兒不睡覺,首先就要檢查下其尿布是不是濕了,需不

飲食調養方可以治療兒童肝炎

明代《幼科發揮》中提到:“小兒脾常不足,尤不可不調理也。調理之法,不專在醫,惟調乳母,節飲食、慎醫藥,使脾胃無傷,則根本常固也。”對患病毒性肝炎的兒童,原則上可參考成人的飲食調養方,根據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