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育兒新知 >> 打罵教育可能影響孩童的心理健康

打罵教育可能影響孩童的心理健康

  調查顯示,近2/3兒童曾經遭受過家庭暴力。在接受調查的498名大學生中,54%的人承認自己在中小學階段經歷過家長的體罰;高達被體罰總數的71.38%。體罰的形式以父母手打腳踹為最多,占到88%,借助工具,如棍棒、皮帶、衣架等實施暴力的占1.6%。從體罰的種類看,辱罵占25.28%,罰跪占16.36%,罰站占13.38%,被父母逐出家門的占4.09%。心理學家指出,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濫用體罰會給孩子造成諸多心理問題。

  家長不正確的教育方式使孩子郁悶

  濫用體罰會造成諸多心理問題。兒童應該是無憂無慮的,但現在孩子們過得並不開心。最近上海電視台新聞頻道和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學系聯手舉辦的調查結果發現,參加調查的孩子中竟然有78%感到不開心。

  家長不正確的教育方式成為孩子郁悶的主要原因。每個孩子都有下列四種需要:首先就是父母的愛護和關懷,而不是父母的責怪和打罵;第二點,被他人接受,被他人尊重;第三點,得到別人的贊賞;第四點,在家裡有地位,而濫用體罰會破壞孩子的這些心理需求。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父親經常打女兒,會造成女兒缺乏自尊、自愛和自信,在青春期容易出現早戀,還會使女兒數學成績差;父親經常打兒子,會造成兒子逆反心理,不願服從社會規范,或者退縮、幼稚,缺少男子氣;母親經常打兒子,會造成兒子缺乏自信心、挫折感、多疑、沒有安全感等。也就是說,打孩子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造成新的心理問題。

  濫用體罰會喪失懲戒效果

  濫用體罰會破壞父母和孩子的親密感情。父母與子女的關系是一種尊重平等和諧支持的關系。一旦濫用體罰,既會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也會喪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造成嚴重的親子隔閡。體罰不但使孩子不再願意與父母親近,而且打多了,只會使父母子女之間在感情上產生隔閡,嚴重的甚至會對抗、對罵、對打。

  濫用體罰會喪失懲戒的效果。體罰作為一種最嚴厲的懲罰手段,如果濫用,父母動辄就是幾板子或幾巴掌。打孩子打慣了,習以為常了,孩子對打也就沒有了懼怕。孩子一旦對打失去了懼怕。“打”作為一種最嚴厲的懲罰手段也就喪失了它的威懾力。這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聽取有些孩子所咕哝的:“動不動就打,只會打”。美國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有40%的父母覺得打罵之後,孩子的表現還是一樣。

打罵教育可能影響孩童的心理健康

  濫用體罰不能真正讓孩子明辨是非

  國外有專家分析了自1938年以來體罰孩子的眾多後果,跟蹤分析了打屁股對孩子的短期和長期影響。她認為:通過打孩子屁股,你可以讓孩子暫時聽話,但問題是,孩子心裡並不特別清楚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你應該讓孩子從內心裡懂得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而不是“如果我怎麼怎麼了,媽媽就會打屁股……”,否則,一旦家長不在身邊,不存在打屁股的威脅了,孩子們就不會有分辨是非的主動性了。

  濫用體罰還會使孩子學習錯誤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打孩子絕對不是什麼好的教育方法,只會是對孩子的一種個性壓抑,尤其是給孩子造成一種錯覺:弱者要服從於強者,暴力可以解決問題,這是很糟糕的。孩子往往會從父母那裡學會了“以暴制暴”,學會了“打人經驗”,染上了暴力行為。日前,美國一個專家小組分析調查了過去60年有關“打屁股”的案例,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童年經常挨“屁板”的人們更容易滋生侵略性、反社會的行為,更容易虐待配偶和孩子。

  無論是打還是使用別的方式處理或懲罰孩子的過失的意義,不是針對事件的結果,關鍵的是針對事件發生的原因和態度。批評、懲罰的根本目的與重點是讓孩子思考事件的本身,而不是如何避免、減輕懲罰。當孩子對可能被懲罰的方式、輕重等考慮的越多,就越不關心事件本身的問題,從事件本身吸取的教訓和經驗越少!因為打罵只會使孩子不再在你的面前表現你不喜歡的行為,並非真的改正了,而躲到你背後,在你看不到的地方繼續淘氣,繼續使壞;打罵只是讓他學會了逃避被打,而沒有學會什麼是該,什麼是不該的是非善惡。

  家長期望完全通過打來教育孩子的做法,肯定是錯誤的。一味打,只會造成孩子種種不良的心態和心理偏差,決不能獲得教育孩子的效果。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寶寶誤吞異物 爸媽該如何急救

隨著年齡的增長,活動范圍也隨之增加,同時他們開始對周邊的事情越來越好奇,也很喜歡將各種東西放到口中嘗一下“味道”,這時候媽媽就不能強制阻止寶寶,而是要用聰明的方法來改變寶寶的習慣。  家

CVVH治療難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李紅霞 陳孟華 20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