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假期間,有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去醫院兒童保健科看病,原因是孩子上了一個月的幼兒園後,變任性了,動不動就哭,還不讓人碰。
3歲多的妞妞,躺在媽媽懷裡,小手不停地摸著媽媽的長發,特別乖巧可愛。
“現在看起來挺乖,可一到晚上,就要看動畫片,如果不給她看,就會一直哭,還亂摔家裡的東西,一鬧就一個多小時,拿她沒轍。是不是幼兒園裡的老師虐待她了?”媽媽懷疑女兒有心理陰影,趁著長假帶她找心理醫生看看,“再不能適應,我們只能接回家養了”。
醫生給妞妞做了系統檢查,並沒有病理性疾病。不過,在仔細詢問她的成長經歷後,醫生懷疑,這和她一直與外婆相處,突然接觸社會無法適應有關。
妞妞媽媽說,她和丈夫工作很忙,孩子只能交給外婆帶。外婆對妞妞很溺愛,只要妞妞想要的,外婆都會滿足她,但雙方缺少交流。
“妞妞比較內向,不愛說話。”妞妞媽媽說,每次她回家,都發現孩子一個人安靜地在玩。她覺得,這是文靜的表現,也一直未在意。沒想到,上托班了,問題就出來了。
孩子在這樣的養育環境中沒有得到充分的交流,與社會環境接觸少,情緒的自我調節能力較差,不知道如何准確地表達自己的感情,也難以接受環境的突然改變。
寶寶從嬰幼兒期開始,如果社交環境被剝奪,會造成社交能力缺失。家長應在日常生活中教孩子如何用語言宣洩自己的情感,創造條件並鼓勵孩子與同伴玩耍,參加社會活動。
![]() |
學齡教育的重點是玩?
幼兒教育"重"在哪裡?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現在的家長往往從胎教開始,就小心翼翼、千方百計地要給孩子最好的啟蒙。到底幼兒教育的重點在哪裡?當日的論壇上,這是幼教專家們討論最熱烈的話題之一。 |
![]() |
如何訓練寶寶說話的四個妙招
首先我們要知道小兒說話所需哪五種基本技能: 1、小兒能發出各種聲音,而且音調有高有低。 2、能聽和辨別聲音的方向,並且有了聽覺選擇性,對某些聲音予以注意,而對另一些聲音不予理睬。 3、有模仿性行為,特別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