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兒童心理 >> “打或不打”孩子都是一門學問

“打或不打”孩子都是一門學問

“打或不打”孩子都是一門學問

  在暴力教育的問題上,家長們是如何看待的?1月18日,記者采訪了多個年齡段的家長。在50後、60後讀者的觀念裡,他們確實打過不聽話的小孩,但並非暴打;而不少80後、90後的家長覺得是非常極端的,應該也很少見,雖然他們這兩代人在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挨過父母打,但大家都覺得,挨打是因為自己犯了錯,且被打得並不厲害。對自己的孩子,很多家長認為,有時候輕打是可以的,但打孩子不要超過6歲。

  看了不同年齡階段家長在打孩子這個問題上的各種看法,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的家長主張黃荊條子出好人,但又要區分情況,並將年齡限定在6歲之前,而有的家長覺得愛都愛不過來,怎麼忍心下手打孩子。在筆者看來,打與不打之間,都折射出了當前家庭教育的困局。

  若是一味堅持以打為主,雖然暫時能起到小懲大誡的效用,但長此以往極有可能讓孩子們從小就留下心理陰影,產生恐懼,造成性格內格,膽小怕事,更有甚者會讓孩子們產生逆反和怨恨,埋下報復社會和父母的“仇恨種子”,對其成長將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此外,在打孩子的過程中要是沒有做到適可而止,一旦逾越了法律紅線,就上升成了違法的家庭暴力。

“打或不打”孩子都是一門學問

  然而若是不打,更是考驗家長們教育孩子的“手藝”,既不能一味盲目遷就,用溺愛代替理智教育,把缺點視為優點,把胡鬧視為聰明,處處庇護孩子,讓孩子滋生“以我為主”的扭曲心理,稱王稱霸,盛氣凌人,如此一來,干出諸如武漢13歲女孩以死相逼,迫使父母無奈放棄二胎的任性行為也就不足為奇了。又不能一味簡單說教,讓孩子們耳朵都聽出“老繭”,結果是左耳進、右耳出,全當耳旁風,犯起錯誤來也是毫不含糊。

  總之,打與不打孩子都是一門學問,值得各位家長好好研讀。筆者認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日常的生活中,既要注意自身言行,給孩子們樹立學習榜樣,教育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又要加強溝通交流,真正走進孩子們的內心深處,及時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對於積極向上的想法給予鼓勵,對於不良的思想苗頭及早進行糾正,細心呵護孩子們健康成長。同時,對於孩子們所犯的錯誤,首先要進行自我檢討,畢竟子不教父之過,其次要真誠與孩子們交流,客觀指出錯誤所在,讓其知道什麼事情可做,什麼事情不能做,切不可隨意就是一頓打罵。最後還要給孩子們一些獎勵,激勵他們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個人習慣。唯有此,家庭教育這個難題才有望跳出“打或不打”誤區,真正找到教育孩子的良法善策。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小兒腎綜會有哪一些類型?

小兒腎病綜合征是由多種原因引起腎髒纖維化的過程中,腎小球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強導致大量蛋白尿的臨床症候群,主要表現是大量蛋白尿,繼而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不同程度的水腫,小兒腎病綜合征的水腫為雙下肢可凹性水腫,若檢

怎樣正確保護孩子的牙齒?盤點常見的兒童牙病

常見的兒童牙病  齲齒:齲齒是寶寶最常見的牙齒問題,造成齲齒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寶寶口腔內不潔淨,大量的食物殘渣存留在齒縫間和溝裂中,或寶寶食物中含糖量過高,在口腔內形成大量的乳酸,破壞牙齒結構,發生齲齒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