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兒童心理 >> “倔”孩子被寵壞了嗎?不一定

“倔”孩子被寵壞了嗎?不一定

  一個三歲的孩子試圖把所有的積木都攬在他的小胳膊裡,他大喊大叫,聲音裡透著絕望:“不!我不能分給別人玩,我要他們。”他是一個自私的、吝啬的、淘氣的孩子嗎?他被寵壞了嗎?不一定。

“倔”孩子被寵壞了嗎?不一定

  一個合理的解釋是,他只不過是堅持按自己的想法和行為方式做事而已。你可以說他“倔”,但不能說他“壞”,因為這種想法和做事方式真實的體現了他心中的是非觀念。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學齡前兒童處於強制道德期,這一時期孩子心中的是非觀和認知水平相關,有其自身的特點。

  1、容易絕對化地看待人和事

  在孩子看來某一行為要麼是對的,要麼是錯的,中間沒有灰色地帶,沒有可以商量的余地。人要麼是好人,要麼是壞蛋。好人永遠是好人,壞蛋永遠是壞蛋。

  2、堅信規矩,但是又以自我利益為原則

  孩子認為規矩是不容破壞的,哪怕只是一個游戲規則。破壞規矩就是錯的。但是,如果這些規矩和自己的利益發生了沖突,他又會很自然地把規矩拋在腦後。

  3、界定是非看是否會挨罵

  如果父母經常靠懲罰來進行教育,並且沒有耐心把懲罰的理由說清楚,孩子也就會通過某一行為是否帶來懲罰界定是非。比如,孩子知道拿走別人的玩具是錯誤的,因為這樣做的後果是被罰去坐冷板凳。可見,一種行為帶來的懲罰越重,孩子對這種行為的看法就越不好。

“倔”孩子被寵壞了嗎?不一定

  4、不體諒別人的感受

  孩子不太容易接受他人的想法,或者難以考慮別人的感受,只考慮他自己的觀點。這是孩子的天性使然,當孩子對世界和人生的概念只局限在家庭和個人時,很難自然地考慮別人的感受。

  5、不通“情理”只看後果

  當孩子和別的小朋友發生沖突時,傾向於忽略行為動機,他是從一個行為是否造成實際上的破壞來考慮這個行為的對錯,而不論這個行為本身是否故意。我們恐怕很難說服一個幼兒,讓他相信別的小朋友碰倒了他壘的積木或者踩了他的腳趾頭真的不是故意的,只是因為地方太擠。這種情況的出現和平時父母對孩子的批評也有很大的聯系。很多時候,由於孩子不小心而給大人帶來麻煩時,大人常常也會不分青紅皂白地批評孩子,責罵孩子,甚至懲罰孩子。這種忽略行為動機,只看後果的教育造成孩子在和別的小朋友交往的過程中,也潛移默化地采用這樣的評判標准來看待沖突問題。

  總結:倔孩子是個堅持自己的看法和是非觀的人,而這些看法和是非觀,通常是在家庭教育中不知不覺形成的,主要還是和父母的教育有關。同時孩子的心理和認知的不成熟也是原因之一。要從平時對孩子的教育入手去引導孩子,而不要錯怪孩子。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培養兒童良好心理與性格的方法

1、以身作則,身教重於嚴教兒童對一種家庭氣氛的心理承受力表現在他對家庭成員(主要是父母)形象的適應和接受,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最直接地影響著兒童的心理健康。因而父母們時刻要意識到身旁有一雙天真無邪的眼睛在

夏季給寶寶吹空調5個注意點

    1、溫度適宜     在氣溫較高時,可將溫差調到6~7度左右;氣溫不太高時,可將溫差調至3~5度,空調的風速不宜過強。寶寶先進入房間後再打空調,要出去時應先關好空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