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知錯犯錯如何應對

應該立刻做的:在問題現場即時采用最有效的方法,這樣既不傷害雙方的自尊和感情,又可以糾正孩子的錯誤。比如,孩子在堆沙堡時朝其他的小孩扔沙子,我們可以把孩子抱出來,帶他回家或者選擇他能夠遵守規則的其他游戲。
預設後果:在問題出現之前預先設想將采用什麼樣的方法。我們可以通過家庭會議或與孩子溝通等方式制定處理問題的方式。(“約翰尼,時間到了!你不記得我們已經說好打架也得有個時間限制了嗎?”)
延遲後果:當務之急是讓孩子停下來。當我們不確定應該怎麼做的時候,先等等,花點時間來思考應該采用什麼樣的處理方式。(“管你弟弟叫大頭蛋可不好。我得想想怎麼處理這件事。”)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不提倡在兩三歲的小孩身上使用這一招,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小孩只關注眼前發生的事情,一旦過去,他們也就忘了。所以用這個方法,很難讓他們將犯錯及其後果聯系起來。
無後果: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不去處理。如果孩子經過漫長的一天已經累得不行了,而你又由於種種原因找不出犯錯的根源,那就“讓它去吧”,也不要有什麼心理負擔。
同時,家長在教育知錯犯錯的孩子時還要注意以下原則哦。
寶寶知錯犯錯的教育原則
應當重視對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培養。自控力是一種良好的意志品質,從小培養將有益於終生,要讓孩子學會自控,首先從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如晚上收看電視節目,一家人各有所好,不能讓孩子獨攬收視大權,懂得照顧別人;家長要耐心地給孩子講道理,指明為什麼要這樣做,讓孩子在理解行為准則的基礎上學會約束自己,進而發展到自覺地遵守社會公德。
家庭教育要做到愛中有教,教中有愛。孩子做了錯事,家長不可聽之任之,一定要認真處理。必須向孩子嚴厲指出: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不能去做的,並要根據孩子錯誤情節的嚴重性給予必要的懲罰,讓孩子體驗到做錯事後所引起的不愉快,從而牢記教訓。對孩子故意的破壞性錯誤不能任其發展下去,要認識到孩子的不良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所以教育也需要一個較長過程,不能性急,幫助孩子逐步明白道理,學會自尊、自律。

家長應給孩子樹立良好的道德典范。家長處理孩子的問題有時也會出現錯誤,如孩子做了錯事,家長不問青紅皂白就打孩子,或是主觀武斷冤枉了孩子。事後家長應該心平氣和地向孩子道歉,並表示今後注意改正,不再出現類似的情況。孩子會在家長模范行為的影響下,心悅誠服地接受教育。這對糾正孩子知錯又犯錯的毛病極為有利。
強化訓練。家長可利用孩子模仿力強的特點,有意識地讓孩子重復練習正確的行為,以克服和糾正不良習慣。如:帶孩子去鄰居家串門聊天,練習禮貌待人;飯前讓孩子擺筷子、般椅子,練習關心和尊重長輩;讓孩子收拾玩具,練習愛護玩具和做事有條理……。這樣做定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孩子知錯犯錯怎麼辦?耐心正確的教育可以幫孩子減少犯錯的可能性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