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兒童心理 >> 生長環境、父母言行直接影響孩子一生

生長環境、父母言行直接影響孩子一生

    感歎做父母不易的同時,對朋友這方面的認識很贊同,這個舉動對年幼的孩子的確可以起到一個很好的榜樣作用。然而,很多父母並不了解這點。

  生長環境、父母言行直接影響孩子一生     強強媽最近很煩心,強強才3歲。問及強強的飲食情況,才知道強強只愛吃肉,不怎麼吃青菜、水果。再深入了解發現,原來強強的挑食是有原因的,強強的父母也有同樣的飲食習慣。     生活中這樣的情景比比皆是。難道飲食習慣、言行舉止會遺傳嗎?當然不會,但這些可以模仿和學習。父親對兒子實行拳腳教育,兒子在幼兒園會經常跟小朋友打架;要求女兒舉止端莊、禮貌待人,母親卻對鄰居惡語相向。     加拿大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認為,兒童可以通過觀察、閱讀、聽他人講述來學習模仿人類的行為。班杜拉及同事的一項著名研究證實了這個觀點。研究中,72名幼兒園兒童分組觀看兩個成人榜樣:一個對充氣玩偶拳打腳踢,另一個安靜地玩玩具,對旁邊的充氣玩偶置之不理。此後,讓兒童玩這個玩偶,觀察過暴力榜樣的兒童模仿了攻擊行為,他們不僅像“榜樣”一樣對玩偶施以暴力,而且發明了新的攻擊玩偶行為,譬如用玩具槍向玩偶射擊。   生長環境、父母言行直接影響孩子一生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也是最重要的生長環境,可能會伴隨孩子一生。中國的一句俗語“有其父,必有其子”,印證了父母的行為處事對孩子的影響。幾個月大的兒童就開始跟父母“咿呀”學語,一歲左右蹒跚學步,孩子學會了說話、走路後,其說話的語調、走路的姿勢都可能帶有父母的痕跡,這一點在幼小的兒童(幼兒園之前)身上尤為明顯。兒童3歲前處在“圖譜時代”,他們把人們的行為模式看成一些圖譜,照著這些圖譜學習各種行為。     比如父母見到他人問好打招呼,分手揮手再見,對幫助過自己的人說“謝謝”等等,這些都是人際交往中的基本圖譜。紅燈停,綠燈行,橫穿馬路走斑馬線,把垃圾丟入垃圾桶等等,這些則是社會規范圖譜。在兒童的早期生活中,大量的行為圖譜來自於父母,他們對父母的行為看在眼裡,聽在耳中,記在心上,並照此行事,這些行為圖譜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行為習慣。如果父母行為不端,對孩子造成的不良影響也可想而知。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蛔蟲病的傳播途徑解剖

蛔蟲病是小兒常見的腸道寄生蟲病。在兒童中發病較多,尤其在學齡期與學齡前期兒童發病率最高。患蛔蟲病時常影響小兒的食欲和消化功能,妨礙小兒的生長發育。  蛔蟲的成蟲寄生在人體小腸的上段,雌蟲每日可產卵20萬左右,隨

小兒肺炎的疫苗必須要打嗎

定價太高,進口疫苗嚇退中國媽媽  在除了工資什麼都漲價的年代,3440元的疫苗可謂價格不菲。一邊是孩子健康,一邊是天價疫苗,媽媽們會作何選擇?本周太平洋親子網對100多名媽媽的一項調查顯示,56%的媽媽們對天價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