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大人引導的情況下,孩子自發的宣洩方式往往是不當的,比如哭鬧、攻擊他人、傷害自己等。我們來看一看下面兩個案例:

情景一:樂樂感冒未好,要吃冰淇淋,媽媽不同意。樂樂生氣地揮著小拳頭打媽媽,邊打還邊嚷嚷:“打死你,打死你。”
情景二:朵朵是個內向的小姑娘,她不喜歡說話,一遇上不高興的事,就狠狠地咬自己的手。小手上留下一個個的小牙印,讓媽媽心疼極了。
情景一中的樂樂用打人來發洩自己的不滿,情景二中的朵朵則是用傷害自己的方式來宣洩自己的情緒。這兩種宣洩方式都是不良宣洩。除了攻擊他人和傷害自己外,哭鬧、撒潑也是不良宣洩的表現。
錯誤的做法
粗暴壓制
性格暴躁的父母看到孩子不良宣洩時,也忍不住暴跳如雷,簡單干脆地用粗魯的方式直接壓服,遏制孩子的發洩。這種方式表面上看效果顯著,可實際上,孩子是出於害怕才停止宣洩,原先的不良情緒沒有得到舒解,又多了被粗暴壓制的痛苦,可謂是雪上加霜,極易出現情緒問題。長期如此,孩子內心積壓的情緒問題越來越多,性格也會慢慢變得抑郁沮喪,或是如同不斷充氣的氣球,終有一天要爆炸。
輕易妥協
孩子的不良發洩有時是因為提出的要求未得到滿足,一些父母出於對孩子的疼愛或覺得煩躁,見到孩子哭鬧或撒潑就馬上無條件“投降”,滿足他的所有要求。這麼做的後果往往是使孩子誤解,以為不良發洩是迫使大人就范的“殺手锏”,於是每每有不被允許的要求,就使出來。
這兩種錯誤的做法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都是不利的,前者易使孩子出現心理問題,後者則讓孩子無法無天,霸道而不服管教。其結果都會導致將來對社會適應不良,因此都是不可取的。孩子成長的每一步都是在父母的引導下進行的,情緒的宣洩方式也不例外。發現孩子有不良的宣洩,不要單純地想著如何制止它,而要想著如何改變它,如何教會孩子正確地宣洩不良情緒。
你該這樣做
作為父母,要始終以關懷和慈愛的心情來面對孩子的不良發洩,並始終保持冷靜、理智的頭腦,尋找解決問題的良策。當孩子不良宣洩時,你需要
第一步,擁抱撫慰。
首先要使自己的心境平和下來,溫柔地制止他的不良宣洩行為,然後輕輕地擁抱著他,撫摸他的身體,耐心詢問他到底想要做什麼,引導他說出自己的不滿,疏導他的情緒,並告訴他(她)你知道他的感受,你愛他等等。孩子感受到你的安撫,獲得了安全感,會慢慢平靜下來。切記不可用大聲訓斥或驚慌失措來刺激孩子,激化他的情緒。如果是在人多的地方,還要先把孩子抱離到一個安靜的、可以獨處的地方安撫。
第二步,對症下藥。
情緒的產生都是有因可循的,孩子的生活經驗比較簡單,引起不良宣洩的原因也不外乎那麼幾種。了解孩子不良宣洩的原因,有針對性地調控孩子的心態,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耐心傾聽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後,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處理。
一般來說,孩子產生不良宣洩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為達目的
當願望或要求得不到滿足時,想通過極端的手段來達到目的。如果孩子是因不合理的要求被拒絕而發脾氣,你可以溫柔地指出不合理性,然後通過語言或外界事物,巧妙地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從糟糕的情緒中解脫出來,停止不良的宣洩行為。
擺脫壓力
當孩子被責罵、受到挫折時,通過不良宣洩來擺脫壓力,安撫自己。如果孩子因為做不好某事而發脾氣,輕聲告訴他不要著急,然後示范給他看,再讓他自己做一次,在他成功後稍加獎勵。
消極感受
當孩子有消極感受如恐懼、憤怒時,語言表達能力有限而只能借助不當方式來宣洩。如果孩子因為恐懼而采取不當宣洩方式,抱緊他,陪他待上一會兒,想辦法消除他的恐懼感。如果孩子是因對同伙的不滿而發怒,你可以重復一遍孩子的話語,幫助他理清思路,弄清他想怎麼做,然後明確告訴他你的想法,用建議或提出問題的方法引導他找出正確的解決方法。這樣孩子會有種被充分了解的感覺,讓他覺得自己被理解、被重視、被尊敬。
第三步,合理宣洩。
如果在你做出各種努力後,孩子還是不願意停止,依然保持著激動的情緒,那麼,就找一個安全的宣洩方式,讓他盡情宣洩吧。比如待在孩子的身邊,讓他哭個夠;或拿一張白紙,讓孩子撕扯,或用筆在上面亂塗亂畫;或是給孩子一個枕頭,讓他捶打。待孩子宣洩完後,平靜下來,再跟他好好談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