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兒童心理 >> 有了安全感的孩子才有自信

有了安全感的孩子才有自信

  貝貝今年12歲了,性格內向,在學校總不愛說話,也不愛笑;喜歡低著頭,讓頭發垂下來擋住臉,因為這樣才會感覺有安全感。她不想讓別人看到她,否則會很不自在,但究竟為何會這樣,她說她也不知道。

  很明顯,這樣的貝貝是極其不自信的。案例中最直接的表現是她對自己外表的不自信,反映的其實是她內心對自己的不接納和否定。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性格呢?

有了安全感的孩子才有自信

  當然,此時的貝貝正處在青春期,對別人怎麼看她比較敏感,當自我感覺不太好的時,便會選擇逃避的方式——干脆不希望讓人見到她,更不用說主動與人交流。這段心理敏感期是孩子成長中的必經階段,但也需要家長們的正確引導。

  另外,若孩子的安全感沒有得到滿足,是不能建立自信的。這與父母的教養模式息息相關,也是貝貝的父母應該重點反思的。比如你們是否經常當著孩子的面爭吵?是否很少考慮孩子的心理需求,甚至常常拿“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等話語相威脅?是否總不信任自己的孩子,過度干涉或妨礙孩子的自主嘗試……這些行為都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在孩子成長的每一步上,做父母的都應該讓她感覺到安全。有安全感了,孩子才會有自信。對於貝貝來說,更是如此。

  如何塑造孩子的自信心呢?我們知道,自信並非先天就有,而是在後天的環境中慢慢培養起來的。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創設環境、鼓勵孩子自立,培養孩子積極的性格特征,慢慢地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提高孩子自信心的方法

  抽時間單獨和孩子在一起

  有些父母工作忙,時間十分寶貴,但再忙也要抽出一定的時間與孩子單獨在一起,這非常重要。要做到這一點的最好辦法,是把與孩子在一起的安排列入計劃,小到一起散步,大到外出郊游,這對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聯絡是十分重要的。與孩子一起玩耍時,要遵守他的規則,不要超出他的水平。

有了安全感的孩子才有自信

  滿足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的自信心是建立在安全感之上的,孩子成長的每一步都需要父母讓他感覺到自己很安全。例如一個1歲的幼兒學走路,讓他在平坦的地方學步,孩子就是跌跤,也不會感到十分疼痛,在父母的鼓勵下,他會站起來接著走。而在凹凸不平的地方學步跌了跤,縱使父母不斷鼓勵,他也會因過於痛苦而不再有信心嘗試。當一個孩子得不到安全感時,是不可能建立自信心的。

  允許孩子做自己的事情

  許多父母認為,替孩子做他感到困難的事是幫助孩子。事實上,這等於告訴孩子他不行,不利於培養孩子的自尊。孩子需要鼓勵和挑戰,要給他解決問題和發現自己能力的機會。當他需要幫助時,指導並協助他去想辦法,尋求答案,而不是代替他做。

  在日常生活中尋找可贊賞的事情

  在全家一起吃飯時,每個人都分享其他家庭成員的成功和快樂,使這一時刻成為愉快的聚會而不是約束;孩子遇到困難時給予幫助;每個人都是家人注意的對象,受到別人的關懷和愛;可以經常將卡片或畫片貼到門上或放在桌子上,以表示相互的愛;可以在孩子的床頭上掛上兩張照片,一張是他正在做父母贊賞的某件事,另一張是全家人愉快地在一起,以此提醒孩子的可愛和能力。

  孩子貶低自己時父母要干預

  孩子貶低自己是在傳達一種有礙自尊的信息。這時父母應表現出實事求是的態度和對他的愛,認真地傾聽,然後再告訴他應有的態度。

  細心捕捉賞識孩子優點

  家長如果老把眼光盯在孩子的過錯上不放,就會心生焦慮,對孩子的教育缺乏耐心與信心,會導致孩子往消極的方向發展。在糾正孩子搗亂等錯誤行為的同時,用心發現他身上的優點,細心捕捉他的每一點進步,及時加以肯定和鼓勵。孩子會逐步改掉不良習慣,強化優秀的品質。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腎病患兒接種疫苗須謹慎

腎病綜合征是一種變態反應疾病,患有腎病綜合征的兒童盡量不接種疫苗,即使已經痊愈也應慎重。因為接種疫苗有可能誘發疾病再次復發,如出現蛋白尿、血尿等症狀。孩子接種疫苗,主要是為了提高他們身體的抵抗力,預防傳染疾病的

寶寶便秘食療的四方法

由於飲食不當引起的嬰兒便秘,主要解決方法是調整嬰兒飲食結構,可適當增加澱粉、蔬菜和水果的供應,有以下幾種方法:  方法一:用米湯沖調奶粉。  4月齡以上嬰兒可用一部分新煮的粥米湯代替水來沖調奶粉,可采用三分之一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