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兒童心理 >> 家長犧牲自己孩子就快樂?

家長犧牲自己孩子就快樂?

  學術期刊《社會心理與人格科學》最近發表了一項研究,調查了在一個家庭中,究竟孩子的幸福該排在第一位,還是家長的幸福該排在第一位。這個話題看起來確實有點糾結。研究報告的開頭語中寫到:“現如今養孩子,有個頗具爭議的焦點就是‘一切以娃為中心’,家長自我犧牲,以削減自己的幸福作為教育子女的代價。”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就觀察了這種“以娃為中心”的養育模式是如何影響家長的幸福的。

  實驗方法:在第一項實驗中,有136位家長參與,他們家中都至少有1個年齡低於18歲的孩子。這些家長都是“以娃為中心”的典型代表,每個人都發表了強烈的“以娃為中心”的自豪言論。比如“我孩子的幸福比我自己的幸福可重要多了。”研究人員記錄了這些家長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占用了多少原本屬於自己的時間,每周帶孩子出去用了幾個小時,給孩子花的錢占了自己多少收入。在過去兩周為了順從孩子的意願,有多少次犧牲了自己的意願等等。最後,家長們填了一個問卷,寫出覺得從孩子身上得到的幸福有多少以及感受到的意義有多重要。

  第二個研究是讓家長們一個片段不落地回想前一天都干了什麼,之後讓家長對不同的活動比如工作、吃飯、照顧孩子等各種不同的活動進行評價,是高興、溫暖、還是忙碌或生氣抓狂。

家長犧牲自己孩子就快樂?

  實驗結果:第一個實驗的調查結果顯示,“以娃為中心”的家長們表示出照顧孩子會得到更高的快樂。第二個實驗的調查結果顯示,家長們只有在照顧孩子時才能表現出高度的積極情緒,然而在做其他任何與孩子無關的事情時,他們都很少能出現快樂的心態。

  實驗表明:以孩子為中心的生活犧牲了家長的幸福,消滅了他們除家長身份以外的自我身份認同感。家長的自我認同感建立在孩子身上,孩子成為了他們活著的主要意義和生活的主要目的。然而,對這些家庭的孩子所做的調查問卷卻顯示,大多數孩子對家長的過分看護感到束縛和壓力,孩子為了讓家長活得有意義,於是抑制自我的發展。更有甚者,有些孩子為了讓家長覺得自己有能力,而故意讓自己變得不能自理。這是讓我們意想不到的,有時候家長口中所謂孩子“沒能耐”,竟然是孩子對父母的一種扭曲的愛。家長以為犧牲自己孩子就快樂了,其實孩子沒有,研究結果表明,家長照顧孩子獲得快樂這本身並沒有錯,但是不能夠依賴於這種快樂,不能夠從孩子身上索搾這種快樂。家長還是應該從生活中找到其他能滋養自己的樂趣,這樣孩子們才能夠真正感覺快樂。

推薦閱讀:

生男生女預測表2015

用藿香正氣水敷肚臍?

退燒藥最少間隔多久吃一次

寶寶營養粥的做法

小兒遺尿偏方大全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兒童肥胖如何調整飲食

小兒不象成人那樣能較好地配合醫生,給治療方案的實施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家長的密切合作就顯得尤為重要。  就飲食療法來說,必須有家長的參與,並要求家長掌握一些有關方面的知識,如不讓孩子偏食、過食,不給予高糖、高

兒童患肺炎的一些護理方法

肺炎屬於呼吸道疾病,一些致病的病毒和細菌是由上呼吸道吸入的,因此肺炎小兒的生活環境要保持空氣新鮮清潔,臥室要求定時開窗通風(避免穿堂風),保持室內溫度、濕度的恆定。適宜的室內溫度應在18℃左右,濕度為36%左右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