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兒童心理 >> 如何讓寶寶變成“勇敢的寶寶”

如何讓寶寶變成“勇敢的寶寶”

  寶寶的勇敢宣言

  小青從小就受到爸爸的嚴格管教,爸爸教育她與人交往時要做到“萬事忍為先”,社會生活中的人際關系十分復雜,只有學會忍耐,才能尋找生存的機會。所謂槍打出頭鳥,中國的社會不適合太張揚、太外露的人發展,因此自古以來就有“夾著尾巴做人”的座右銘。

  現在小青也做了媽媽,有了一個美麗可人的女兒文文。小青在教育文文時要與人為善,在幼兒園與小朋友相處時一定要謙讓,不許與小朋友吵架,要做個聽老師話的好孩子。令小青意料不到的是,對女兒的教育盡然矯枉過正,文文變得十分膽小內向,連維護自己的勇氣也沒有。幼兒園老師協商了解情況,老師都說文文十分內向,寧可獨自呆在教室也不願意和小朋友一起活動。

  小青開始從心裡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她認真檢索自己的成長道路,發現自己也在忍耐中失去了許多發展的機會。她意識到現代社會是競爭的社會,被動就會挨打,就會被擠出游戲的圈子,只有積極進取,勇於維護個人的權益才能在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以此為鑒,她開始培養女兒的膽量和勇氣,鼓勵她在眾人面前說話、做事,對不平等的事情要勇敢地進行反抗。

  在小青的鼓勵下,文文待人接物漸漸從容。文文開始與小朋友一起玩了,有時候放學她會告訴媽媽:“今天馬玉搶我的橡皮,我沒給她,我要求她禮貌地向我借橡皮,老師誇我做得對。”小青聽了十分高興。有一天,小青的手被蚊子咬滿疙瘩,文文說:“媽媽,等我長大了,長到雲彩那麼高,我就把蚊子一個一個都打死,來保護你,好嗎?”

如何讓寶寶變成“勇敢的寶寶”

  面對生活環境寶寶不夠勇敢的原因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一些孩子,見生人就哭,不敢自己去做事,處處需要大人陪著,我們平時稱這種孩子是膽小怯懦。這是什麼原因呢?

  1、孩子的生活圈子過於小:有些孩子平素只生活在自己的小家庭裡,特別是由爺爺奶奶照看的孩子,很少出去玩,接觸外人也少,依賴性較強,不能獨立地適應環境。這樣的孩子一見生人就躲藏,生人一抱他就哭鬧,如果送幼兒園,碰上新環境、新老師更是膽小。

  2、家長喜歡嚇唬孩子:有些孩子在家裡不聽家長的話,如哭鬧或不好好吃飯時,家長就用孩子害怕的語言來嚇唬他,說“你再哭我把你扔在外面讓老虎吃了你”;還有的孩子不睡覺,大人藏在門後學老貓叫;有的孩子想玩泥,家長怕孩子弄髒衣服,說“泥裡有蟲子咬你的手”,用這些恐嚇孩子,從而使孩子失去了安全感,而形成膽小怯懦。

  3、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限制過多:如到公園時去玩耍,不讓孩子去爬山恐怕摔下來,不讓孩子去湖邊玩怕掉下去等等。造成孩子不敢從嘗試與實踐中獲得知識,取得經驗,這也造成膽小怯懦。

  本來寶寶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只要家長們停止以上不正確的育兒方式,反其道而行之,孩子很快就能勇敢起來。

推薦閱讀:

生男生女預測表2015

用藿香正氣水敷肚臍?

退燒藥最少間隔多久吃一次

寶寶營養粥的做法

小兒遺尿偏方大全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從幾歲起可以“教壞”小朋友

我們小時候同伴之間說起一些少兒禁的東西,經常互相揶揄,說“不要教壞小朋友!~”這雖是一句玩笑話,但是,我們不可能也不可以保持永遠的單純,這樣會導致“小朋友什麼都不懂會吃虧&r

寶寶嗆奶怎樣急救

嬰兒,特別是新生嬰兒很容易吐奶,而吐奶最怕的是奶水由食道逆流到咽喉部時,在吸氣的瞬間誤入氣管,即嗆奶。而嬰兒的神經系統剛剛發育,一些反射還很薄弱,他們不能把嗆入呼吸道的奶咳出。於是,常因奶液對氣道機械性阻塞而發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