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沒救了
有一位名人說過:每天的太陽都是新的。這是說,大自然天天都有變化,每天的日出和日落千姿百態,各不相同。那麼人呢?孩子呢?北方有句民間俗語:不見孩子長,只見衣服小。今天與昨天相比,孩子是“新”的,他的生理、心理、智能、品格天天都在發展和變化。
每過幾個月,家長都會感覺到孩子的個子長高了。然而,父母們在教育和培養孩子時,往往又忘記了孩子的其他變化,說的是幾年不變的內容,采用的是幾年不變的方式。孩子已經聽得厭煩了,父母還是天天喋喋不休的老一套。這樣,教育效果會好嗎?還有句民間俗語:在父母的眼裡,孩子永遠長不大。這是父母的一種心理定勢。但是,家長的這種不良心理定勢,是不利於教育孩子的。
一位小女孩兒上了小學,兩周以後媽媽認為她變得浮躁、不踏實了。原來,女孩兒從四歲開始學鋼琴,每天固定時間練習,進步很快,而且每天還有認字、學畫畫的安排,孩子很聽話,也很踏實。現在,孩子放學後回到大院裡就跟小朋友瘋玩,不叫她不回家。有時媽媽去叫她,她就大聲喊:“為什麼不讓我跟小朋友玩?”媽媽拉她回家做作業,她也是潦草從事,練鋼琴也不像以前認真,只是應付家長。媽媽為此沒少訓斥女孩兒:“再這樣下去,你沒救了!”這位媽媽還希望女孩兒像上小學之前那樣服從安排,按部就班。媽媽的願望可以理解,可事實上是不太可能了。
原因是孩子上了小學,生活環境、學習環境變了,特別是認識了更多的會玩的小朋友。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和小朋友一起玩的快樂,遠遠超出了彈鋼琴、畫畫所帶來的樂趣。
這位媽媽和其他家長應該重新考慮孩子業余時間的安排。首先要考慮安排玩的時間,最好與別的孩子的家長統一認識,玩一段時間都回家做功課或學習其他安排好的內容。彈琴、畫畫等應適當壓縮時間,注意激發、保持孩子的興趣。雙休日的日程尤其要安排好,對小學低年級的孩子來說,玩與學兩不誤是基本原則。玩時認真玩,學時認真學,家長幫助孩子合理安排,並嚴格要求。
有些家長一看見孩子玩,就著急生氣,恨不得孩子老坐在那兒學習才好,這是認識上有偏差。一位在美國讀博士的女青年說:“小時候我的父親對我說:‘玩的時候,要痛痛快快地玩;學習的時候,要認認真真地學。干什麼都應該講效率。’我就是這麼走過來的,至今仍然如此。”這位女博士的話給了我們許多啟示,我想,聰明的家長一定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了。
推薦閱讀:
狂犬疫苗打一針可以嗎?
寶寶嗆奶後如何急救?
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吃什麼食物好
乙肝疫苗的有效期是多久
2歲寶寶便秘可以每天喝蜂蜜水嗎?
![]() |
濫用消毒劑抗生素破壞兒童免疫力
過敏性疾病發病率為20%-40% “過敏性疾病從嬰兒到老年人的各年齡階段都可能發生,發病率極高,約為20%-40%,當前我國約有3億—6億過敏性疾病患者。”曾華松介紹,發達 |
![]() |
孩子也要心理營養
“補鈣、補腦……千萬不能讓孩子缺了營養”,當許多家庭將培育後代的注意力放在生理營養上時,心理營養的缺乏日漸影響著兒童的健康成長。目前,我國有8%到10%的兒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