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執”一詞源於希臘語,是指走極端的意思。偏執的人在思維和行為上明顯脫離現實而又堅信不移,且說服教育和生活經驗均難以改變或糾正。這樣的人常常敏感多疑,或者說多疑是偏執的伴隨症狀。
具體表現如下:
1、敏感多疑,常常把別人無意的甚至可能是友好的行為表現,誤解為懷有敵意或輕蔑,或預期自己會遭受傷害和摧殘。
2、存在一種先占觀念,即,將周圍事件解釋為具有某種“陰謀”,常表現為懷疑朋友或同學的忠誠。
3、記恨,不能寬容並將挫折和失敗的原因歸咎於別人。
4、固執已見,常常認為只有自己才是最正確的。聽不得不同意見,不相信反面證據。
5、主觀性強,有較強的學習、工作能力,但常與人爭辯,固執地追求個人的利益或權利,不相信別人,很難以事實或道理來改變他們的認識和想法。
6、極端地自信、自負、自尊心強;無端地自卑,常感到自己愛輕視,並且立即報以惡眼與反擊。
心理學家認為,偏執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受遺傳和環境因素的雙重影響,但更主要是環境因素。
偏執性格的形成跟幼年的生活環境有很大關系。可能是父母對子女過分嬌慣,使孩子任性專橫,或者父母對子女的要求過於嚴格,使孩子無所適從,慢慢發展下來就形成了偏執性格。
一些家長采取了不科學的教育方法,比如,一味追求高分,對智力一般的孩子提出了過高的要求。當孩子無法達到時,不注意與孩子溝通,只知責罵,或棍棒相加。在這種家庭教育下,孩子就喪失了自信心、上進心,取而代之的是敵視他人,固執的認為所有的人對自己都不好,別人都存心不良,並且在“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影響下,就必然形成偏執心理。
此外,家庭中不文明的氣氛,如,家庭成員之間相互敵視,經常大吵大鬧等。父母固執的態度以及學校的不良風氣、教師的不良性格都可能使學生形成偏執。
隨著社會的發展,競爭意識的增強,人們會更多地經歷人際關系的緊張帶來的挫折。而對挫折的不良反應或不當的防御方式,也可能導致偏執的產生。
![]() |
孩子怕見生人要怎麼辦
孩子怕見生人怎麼辦? 孩子長到三歲以後,仍扭扭捏捏不大方,這是孩子性格內向的表現。性格內向的孩子,有一定的遺傳影響,但主要還是由環境影響造成的,並且主要是受父母的影響造成的。 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母親 |
![]() |
寶寶3歲前的必要檢查
1、出生後立即進行的檢查 檢查地點:寶寶出生的醫院 檢查內容:寶寶經歷的第一次常規檢查,測量寶寶的頭圍、身高、體重,查看寶寶皮膚的顏色,檢查寶寶心髒是否有雜音、呼吸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