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兒童心理 >> 兒童抑郁的相關家庭因素

兒童抑郁的相關家庭因素

  由於兒童身心的迅速發展,與周圍環境的互動逐漸增多,而他們的自我調節能力尚未充分發展,各種生理、心理機能尚未達到成熟、穩定的水平,因此,他們往往比成人更易出現抑郁等情緒障礙,而且其身心發展也更易受到情緒障礙的不良影響。

  兒童抑郁的相關家庭因素

  情緒發展是個體心理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對個體的生活適應、潛能的充分發揮等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在現代社會中,由於生活節奏緊張,競爭激烈,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明顯增大,越來越多的人受到了情緒問題的困擾,而抑郁是最為突出的情緒問題之一。據統計,抑郁症是目前對人類健康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

  由於兒童身心的迅速發展,與周圍環境的互動逐漸增多,而他們的自我調節能力尚未充分發展,各種生理、心理機能尚未達到成熟、穩定的水平,因此,他們往往比成人更易出現抑郁等情緒障礙,而且其身心發展也更易受到情緒障礙的不良影響。由於家庭是兒童社會化的第一場所,父母是他的第一交往對象,家庭環境無疑對兒童的成長發育有重要的影響。探討家庭環境與抑郁的關系,識別其中的保護性因素和危險性因素對於兒童抑郁障礙的及早預防、鑒別和矯正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對兒童抑郁及其相關家庭因素的探討是情緒研究領域的焦點問題之一。本文擬對近年來兒童抑郁及其家庭環境因素的有關研究進行簡要回顧,並結合當前腦科學研究在抑郁的神經生理機制方面的一些新發現,對心理行為層面和神經生理層面的研究的整合問題進行初步探討。

  1、 兒童心理行為層面的研究

  在探討家庭環境對兒童抑郁等情緒問題的影響時,一種較為常見的研究模式是回溯式研究,即由患有抑郁障礙的成人回憶自己在兒童時期與父母的交往方式以及家庭的特征等,或對父母為抑郁患者的人(成人)的身心發展水平進行測量,以此來考查家庭環境對個體抑郁的影響。但這類研究往往無法保證回溯式信息的可靠性,對父母的特征也缺乏詳盡、直接的測量,因而使研究效度受到影響。鑒於這種原因,近來研究者更傾向於通過考察抑郁兒童對家庭環境的評價、父母有抑郁傾向的兒童的身心特點及他們出現抑郁問題的機率等來探討家庭環境對兒童抑郁的影響。此外,研究者不再僅僅關注家庭環境因素本身(如母親抑郁)是否會加大兒童出現抑郁的危險性,而是致力於考查種種家庭因素作用的潛在機制。

  1. 1家庭因素對兒童抑郁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

  在眾多的家庭因素中,父母患有抑郁障礙是兒童出現抑郁或其它情緒障礙的最為嚴重的危險性因素之一,對兒童的身心發展具有巨大的破壞性。已有研究多集中探討母親抑郁對子女發展的影響,近年來,父親的作用也開始受到重視。研究發現,父母抑郁對孩子的影響主要來自兩方面,其一是遺傳作用,父母抑郁的兒童可能天生具有異常的神經調節機能;其二是不良的親子交往方式和消極的情感聯系,抑郁的母親通常較少參與孩子的活動,較少表現出關愛、接納,更傾向於表現出拒絕、挑剔、敵對的態度,容易發怒,並且多以強制的手段控制兒童的行為,而不是與孩子平等地協商等等。這種不良的親子交往使兒童長期處於消級的心理環境之中,影響了兒童認知、情感的正常發展,並且由於父母的行為榜樣作用,使孩子無法發展起應對生活中負面刺激的有效技能和人際交往能力,從而加大了孩子出現抑郁等情緒問題的可能性。反之,如果父母能夠給予孩子更多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則有助於兒童發展自我效能感和較高的自尊,有效地調節自己的行為和心境,從而減少面對困難、挫折時的不良情緒反應。

  父母的教育、管理方式是探討較多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在父母的心理特征方面,如果父母對兒童的控制性、侵入性過強,則會妨礙孩子對情緒和行為的自我管理、調節能力的發展,導致兒童缺乏自我控制感,自我評價下降,壓力、沖突增加,從而增大出現抑郁等情緒問題的可能性。在父母的行為特征方面,將孩子的活動限制在固定的家庭規則或程序之內,孩子的一舉一動均在父母的嚴格監控之下,親子之間缺乏坦城、平等的交流,或者家庭內部缺乏明確、合理、一致的行為規范,對孩子的管理過於松散,缺乏穩定的家庭教育氛圍等,這些均可能導致兒童青少年的抑郁、社交退縮,以及攻擊、不服從等問題行為。

  婚姻狀況也是影響兒童抑郁的重要家庭因素之一。父母之間經常發生沖突的家庭以及離異家庭的孩子更可能出現抑郁問題。研究者認為,兒童的安全感是婚姻狀況與兒童身心發展結果之間的中介因素。兒童可能會從父母的相互關系中,以及自己與父母的關系中尋求安全感,而安全感往往是激發兒童行為的動機。由於不良的婚姻關系會使兒童形成不安全的表征,因而加大了恐懼、抑郁、戒備、敵對等適應性問題的發生率。此外,貧窮、父母的文化程度偏低等因素也會加大兒童出現抑郁等情緒問題的可能性。

兒童抑郁的相關家庭因素

  1.2兒童抑郁的調節性因素

  上述研究表明,兒童抑郁問題與一系列家庭因素密切相關。進一步研究發現,各種家庭因素之間、父母與兒童之間存在著復雜的相互作用關系,在這種復雜的關系之中,某些因素會對上述家庭因素的影響產生加重或緩和的作用,這些因素被稱為調節性因素。識別這些因素及其作用機制對於深入揭示家庭對兒童青少年情緒發展的影響,發展有針對性的預防、指導、治療方案具有重要意義。

  成人的抑郁症狀通常會持續一段時間,並且容易復發。因此,父母抑郁的時間特征,如第一次出現抑郁時孩子的年齡、持續的時間等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調節性因素。一般認為,大一些的孩子的行為系統可能更為成熟,也可能已經發展了一些應對策略,因此受到不良影響的可能性較小。而年齡越小的孩子越易受到父母抑郁問題的影響,損害越嚴重。此外,兒童自身的特征,如氣質特點、性別、認知能力、社會能力等,可能會影響父母與自己的交往方式,進而反過來影響到自己的發展。除父母之外,其他重要他人的身心特征、與兒童的關系等也會對各種家庭因素的影響起到加重或緩和作用。

  總之,心理行為層面的研究發現,一系列家庭環境因素會對兒童的抑郁問題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例如,母親抑郁可能直接影響到兒童的神經生理發展,親子之間消極的情感聯系、不良的溝通方式、極端、權威型的教養方式、婚姻矛盾、貧窮、低學歷等,這些都會加大兒童出現抑郁問題的可能性。而兒童與家庭因素的相互作用、兒童自身及其他重要他人的特征等則可能對上述影響起到調節作用。

  2、神經生理層面的研究

  近年來,腦和神經科學研究方法和技術的進步使人們探討抑郁的神經生理機制成為可能。大量腦科學研究發現,額葉對於情緒的經驗、表達、管理和調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者通常把情緒的強度和原子價(valence)作為描述情緒特征的兩個維度。這裡"原子價"指情緒的性質或方向,例如,高興屬於接近性的、積極的情緒類型,而抑郁屬於回避性的、消極的情緒類型。研究者分別考查了成人、幼兒以及嬰兒在安靜、放松狀態下的腦電活動,並以此來預測被試在不同誘發情境下(如觀看具有喜劇或悲劇效果的影片、看不同表情的照片、吃甜的或苦的食物、與母親分離等)的情緒反應。結果發現,額葉活動的不對稱性與情緒的方向性有緊密的聯系,左額葉的活動與接近性的情緒反應相關,右額葉的活動與回避性情緒反應有關,抑郁者(成人)左額葉的激活水平顯著低於非抑郁者。

  研究者從神經生理層面考查了家庭環境對兒童情緒發展的影響,發現教養環境會影響兒童潛在的神經元聯結模式並進而影響其情緒表現。以抑郁和非抑郁母親的嬰兒為研究對象,研究者分別測查了嬰兒在安靜放松、積極情感體驗(通過與母親玩藏貓貓的游戲誘發)、消極情感體驗(通過與母親分離誘發)等不同狀態下腦電活動的特點。結果發現,在基線水平測量以及玩游戲的情境下,抑郁母親的嬰兒左額葉的活動水平均較低,而在與母親分離時,右額葉的激活水平較低。研究者認為,嬰兒在與母親分離時腦電活動的表現之所以與前兩種情境下不同,是由於受到了母子依戀關系的影響。抑郁母親的嬰兒與母親之間存在不安全依戀,在陌生情境中與母親分離時,他們的痛苦水平下降了,因而額葉活動的不對稱性與前兩種情境下相反。值得注意的是,在游戲情境中,抑郁與非抑郁母親的嬰兒在行為表現上沒有明顯不同,而在生理水平上卻發現了顯著的差異,這一結果表示我們,與行為觀察相比,有明顯不同,而在生理水平上卻發現了顯著的差異,這一結果提示我們,與行為觀察相比,生理測量提供了另一種信息源,它可能使我們更易洞察個體對抑郁等情緒困擾的易感性(vulnerabilty)機制。

  此外,有研究者對家庭環境與兒童抑郁的關系進行了神經生理學方面的解釋。人在面臨心理、生理危機的時候,壓力荷爾蒙,,如可的索(cortisol)、腎上腺素的分泌會增多,使機體處於戰備或逃避狀態,當危機過去時,壓力荷爾蒙又恢復到正常水平。而不良的家庭環境會使個體長期持續地處於壓力之下,壓力荷爾蒙的過度激活導致腦細胞之間建立了異常的聯系,而這種異常的聯系又通過經常的強化而得到加強,從而使抑郁等情緒問題的發生率上升。例如父母與孩子之間一次不當的交往可能會使孩子感到抑郁,並在孩子的大腦中留下一個不良的情緒記憶痕跡,當孩子再次接到一個較輕的不良刺激時,他本該只感到情緒有些低落,但由於這個刺激激活了以前留下的記憶痕跡,因此他可能會再次感到抑郁。經過反復的強化,這個記憶痕跡可能會在沒有任何外界刺激的情況下隨時發作,使孩子感到抑郁。

  當然,上述有些研究發現和理論觀點在腦和神經研究領域中仍存有爭議,有些結果還有待進一步的實驗確證,但這方面的研究對於揭示抑郁的神經生理基礎、探討其影響因素的作用機制以及科學地對抑郁障礙進行評價、預防和治療等無疑都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3、從整合的角度對兒童的抑郁問題及其家庭影響因素展開研究

  已有心理行為層面的研究大多致力於考查家庭環境對兒童發展(主要是心理行為方面)的影響,以及調節性因素對上述影響的作用;神經生理層面的研究主要考查兒童的神經生理學因素與心理行為表現之間的關系。對於家庭環境及調節性因素與兒童神經生理機制的相互作用方面的探討還不多見。

  而人是受生物社會(biosocial)因素驅動的動物,人類個體會受到生物性和社會性因素的雙重制約,生物性因素與社會性因素之間復雜的交互作用也會對個體的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如何將心理行為層面的研究和神經生理層面的研究整合起來,這是當前研究者關注的重要問題。

  從整合的角度出發,我們會發現許多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如:(1)根據已有研究,並非所有左額葉活動不足的兒童均有抑郁等回避性情緒表現,那麼,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家庭因素有哪些?這類兒童是否在其以後的發展過程中更易於出現抑郁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額葉活動的不對稱性是否會隨其情緒、行為反應的變化而發生變化?(2)具有不同神經生理學特征的兒童在與父母交往時分別有什麼特點?對父母的教養方式、認知、情感和行為有怎樣的影響?這些影響又如何反作用於兒童的情緒發展?(3)具有不同神經生理學特征的兒童分別對哪些家庭環境因素最為敏感,其作用機制是什麼?(4)改善兒童的額葉活動特點能否矯正其抑郁障礙?(5)改善兒童的家庭環境,能否改善其額葉的活動特點及其它生理活動(如壓力荷爾蒙的分泌)等等。這些問題的探討將為兒童抑郁及其家庭影響因素的理論及臨床研究提供新的啟示。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新生兒肺炎的“征兆”有哪一些

新生兒肺炎是新生兒時期常見的疾病,也是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多見於冬春季節,發病年齡以生後最初10天較多。  如何給新生兒肺炎自測?  新生兒肺炎的特點是症狀常不典型,呼吸道症狀不明顯,可以無咳嗽、呻吟

過量進食這些食物說不定會影響寶寶腦發育不良

合理給寶寶安排飲食,促使寶寶均衡攝取多種營養素,避免影響寶寶的腦發育。  1、皮蛋  皮蛋又稱松花蛋、變蛋等,為中國漢族人發明的蛋加工食品,是一種中國特有的食品,具特殊風味,能促進食欲。但是松花蛋裡面還含有鉛,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