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兒童心理 >> 寶寶為何依戀安慰物?

寶寶為何依戀安慰物?

  安慰物是寶寶用於使自己感到更安全、更愉悅的東西,寶寶依戀安慰物是常有的,基本發生在嬰幼兒時期,一些爸媽對這種偏執現象迷惑不解,甚至擔心寶寶是不是有毛病了。其實這不是病態,是嬰幼兒生理、心理特點的反映。

  寶寶的神經系統比較脆弱,容易發生輕度紊亂、失衡(是階段性的),從而導致寶寶心理緊張,感覺不安全,於是將精神的依靠寄托於安慰物或其他自慰的行為(如咬指甲、吮手指)。安慰物有助於寶寶適應與媽媽分離的過程,克服焦慮,使他感到平靜和松弛,有安全感;若安慰物沒有了,就會緊張、煩躁,產生不安全的感覺。

  寶寶戀物是普遍的,例如有些寶寶特別鐘情於玩具小熊,像對朋友一樣和小熊說悄悄話,把小熊視為家庭成員。這在大人看來實在莫名其妙,然而對於寶寶來說卻是理所當然的,因為這是寶寶很正常的心理狀態。寶寶有一種不同於大人的心理特點,就是“擬人化”,具有泛靈的傾向,在他們的眼裡,世間萬物都是像人一樣有生命、有情感的,所以寶寶特別富於想像,他們會說:“別掐花,花兒會疼的”。爸媽對此不但不需要糾正,還應該順應寶寶,促使寶寶的想像力充分發展。

  寶寶依戀安慰物傾向有不同的程度,輕度的傾向是不過於固執的、比較容易轉移、不是特別依賴安慰物、不是長時間依戀同一安慰物。而重度的傾向則是非常依賴、過於執著,沒有安慰物神經就特別緊張,無法正常生活。

  當然,不是所有寶寶皆如此,寶寶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是有個體差異的,有的神經系統屬強型,有的屬弱型。一般來說,依戀情況比較嚴重的,多發生於神經系統比較弱的寶寶。

寶寶為何依戀安慰物?

  有這種情況寶寶的爸媽,不要著急,因為這種情況是正常的,而且是階段性的,一般不會影響寶寶的心理健康,隨著寶寶的長大,神經系統會逐漸加強起來,依戀安慰物的行為會逐漸消失。一位資深人士說:我親戚的寶寶在小的時候也有自己的安慰物,他們都是女孩,玲玲的安慰物是絨毛熊,洋洋的是一塊毛巾,安慰物陪伴了她們長大。後來洋洋的毛巾變得破爛不堪,鮮艷的顏色也沒有了,玲玲的絨毛熊的絨毛已經掉光了,但她們依然視它們為寶貝,不肯換新的,一直到上小學,不知道什麼時候,突然發現她們的身邊沒有安慰物的陪伴了,才醒悟:“她長大了!”看來她們的爸媽當初沒有強迫寶寶離開安慰物,沒有粗暴地將他們破爛不堪的安慰物扔掉,沒有認為寶寶這樣做是有問題了的處理方式,是很明智的。現在玲玲已經小學畢業,學習優秀、人際交往能力強;洋洋已上大學二年級,是學校活動的積極組織者,她們完全沒有產生社會的不適應感。

  心理專家意見:

  針對以上情況,心理專家提供一些參考意見:

  不要強行撤銷寶寶的安慰物。這樣會加劇寶寶的神經緊張,不利於寶寶的心理健康。但要保證安慰物的清潔與安全。

  不要為此給寶寶講大道理。因為這是下意識的行為,是寶寶自己也難以控制的,與是不是明白道理基本無關,而喋喋說教反而會強化寶寶對安慰物的依戀。

  若寶寶過分依戀安慰物,可以巧妙地幫助寶寶逐漸減少依戀,例如想辦法轉移寶寶的依戀對象,用興趣轉移法讓寶寶“移情別戀”,如此一再轉移依戀對象,有利於緩解依戀的執著。

  有些安慰物不利於寶寶的身、心健康,應盡快替換。如奶瓶、手指、家人、吃手的小猴等。

  最後提醒爸媽,要透過這種表面現象把握寶寶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不是只消極地順應寶寶的需求,更要積極鍛煉寶寶,促使寶寶由弱變強起來。為此,要實行積極的家庭教養方式,改變過度保護和過分的親子依戀,減少寶寶的依賴性,增強寶寶的心理承受能力,鍛煉寶寶的獨立性等,這樣不僅有利於改善寶寶的戀物情結,更是有利於寶寶個性的良性發展。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孩子秋燥流鼻血應該怎樣處理?

是不是得了什麼怪病?父母嚇得立即帶他到醫院檢查,最後發現,這都是秋燥作梗。  入秋以來,耳鼻喉門診的小患者數量多了不少,其中有1/4都是因流鼻血來就診的。“關於秋燥導致的流鼻血,不少家長在止血上都有

教您區分小兒肺炎與感冒

小兒肺炎與感冒都是很常見的一種疾病,小兒肺炎和感冒有時候又是很相似的,所以家長們經常會混淆,為了能不耽誤孩子的治療,下面小編就教各位家長如何區分小兒肺炎與感冒。  一要看症狀。通常,伴有發熱的小兒患肺炎時,體溫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