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兒科經驗常識 >> 兒科相關疾病綜合 >> 小兒出血性疾病的臨床表現

小兒出血性疾病的臨床表現

1.皮膚黏膜下出血

小兒出血性疾病的臨床表現

各種出血性疾病特別是血管及血小板疾病,最常見、最易發現的症狀和體征是皮膚、黏膜下出血。其表現因出血程度、范圍及出血部位不同而呈現下列類型。

(1)出血點指皮膚上直徑2mm以內的出血,多如針頭大小,通常不高出皮面,按壓不退色。早期呈暗紅色,1~2周內完全吸收。出血點可散在分布全身各部位,以四肢較多見,軀干下部較常見。

(2)紫癜為直徑3~5mm的皮下出血,不高出皮面,壓制不退色,其性質、特點、部位及臨床意義與出血點相同。

(3)淤斑為直徑5mm以上的皮下片狀出血,分布部位與出血點、紫癜相同。單發及多發小片狀淤斑,一般提示為血管或血小板疾病;大片淤斑常見於嚴重血小板減少或功能缺陷及嚴重凝血功能障礙。

(4)血疱口腔黏膜血疱常為重症血小板減少的表現。

(5)鼻出血血小板疾病、遺傳性毛細血管擴張症常見。但高溫、氣候干燥情況下,正常人也可出現鼻出血。如只有一側鼻腔出血,局部血管因素要比凝血功能障礙的可能性大。

(6)牙龈出血是血小板疾病和血管性疾病的常見症狀。

2.深部組織出血

深部組織出血常見於較深皮下、肌肉、關節腔及漿膜腔等部位。

(1)血腫較深部皮下、肌肉及其他軟組織出血。血腫較大時可引起脹痛,壓迫鄰近組織器官引起疼痛及功能障礙等。輕度外傷或自發血腫常見於凝血機制障礙,如血友病等。

(2)關節出血常見於負重關節如膝、踝、肘、腕及髋關節等。早期可見關節腫脹、疼痛,關節穿刺可抽出不易凝固的陳舊性血液。反復關節出血可導致關節永久性畸形及嚴重功能障礙。關節出血常見於凝血機制障礙,如血友病等。

(3)漿膜腔出血主要見於腹腔、胸膜、心包及睾丸鞘膜出血。原因不明或自發性漿膜腔出血多見於凝血機制障礙,如血友病等。

(4)眼底出血多見於嚴重血小板減少及嚴重血管病變者,其他出血性疾病較少見。

3.內髒出血

內髒出血臨床可表現為咯血、嘔血、便血、血尿、引導出血及中樞神經系統出血,出血量較大。除相應器官、系統症狀外,還可伴有失血引起的循環障礙,甚至休克等症狀。主要見於重症血小板減少症及凝血因子缺乏症。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秋季早晚溫差大 小心寶寶得肺炎

症狀:小兒肺炎表現呈多樣化  小兒肺炎按發病程度分為輕型和重型兩種。輕型支氣管肺炎主要表現為先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症狀,接著出現發熱或體溫不定,以及刺激性干咳發展為痰鳴音咳嗽,並伴有嘔吐、嗆奶等症狀,呼吸淺快。而重

聰明父母如何巧教孩童玩玩具

同各種人造玩具相比,大自然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天然玩具,這些天賜玩具既經濟實惠,又更能吸引孩子。別擔心這些東西會把你的家弄髒、弄亂,和孩子的快樂比起來,這些算得了什麼呢?  角色游戲:舊玩具玩出新花樣  只要家長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