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肺炎是小兒最常見的一種呼吸道疾病,四季均易發生,3歲以內的嬰幼兒在冬、春季節患肺炎較多。如治療不徹底,易反復發作、引起多種重症並發症,影響孩子發育。表現為發熱、咳嗽、氣促、呼吸困難和肺部細濕啰音,也有不發熱而咳喘重者。小兒肺炎有典型症狀,也有不典型的,新生兒肺炎尤其不典型。由細菌和病毒引起的肺炎最為多見。目前可通過疫苗預防小兒肺炎。室內空氣新鮮。要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安靜,讓孩子休息好。飲食及排痰。在飲食上要吃易消化、高熱量和富有維生素的食物,以軟的食物最好,有利於消化道的吸收。咳嗽時要拍拍孩子的背部,有利於痰液的排出,拍背時從下往上拍,房間內不要太干燥,孩子要適當地飲水,以稀釋痰液,有利於痰的排出。
加強鍛煉,注意適當增加衣服。預防上呼吸道感染,注意加強鍛煉,可根據年齡選擇適當的鍛煉方法。戶外活動時,注意適當增加衣服。社會上感冒流行時,不要帶孩子到公共場所去。家裡有人患感冒時,不要與孩子接觸。增強嬰幼兒的抗病能力。堅持鍛煉身體,增強抗病能力,同時注意氣候的變化,隨時給小兒增減衣服,防止傷風感冒。合理喂養,防止營養不良。教育小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隨地吐痰,讓嬰幼兒多曬太陽。不斷地增強嬰幼兒的抗病能力是預防該病的關鍵。
肺炎球菌就寄居鼻咽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數據顯示:大約有50%的嚴重肺炎是由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球菌通常寄居在鼻咽部,通過咳嗽或鼻部分泌物傳播。受感染的人可以通過咳嗽、打噴嚏、說話等方式從口部或鼻部排出飛沫,將病菌傳染給他人。由於肺炎球菌不單只存在病人身上,即使是健康的孩子或人群也依然可能攜帶肺炎球菌。因此,健康人群傳播肺炎球菌也很普遍。一項調查表明,在發展中國家大約有72%的5歲以下兒童攜帶肺炎球菌。
當機體免疫功能正常時,肺炎球菌攜帶者不會發病,也沒有症狀,但當免疫力下降時,就可能引起肺炎球菌感染。由於肺炎球菌性疾病早期症狀跟普通感冒很相似,主要表現為發燒、咳嗽等,家長容易忽視、贻誤診治,對患兒的身體健康造成傷害。抗生素濫用助長肺炎球菌抗生素是唯一可以用來治療肺炎球菌感染的方法,但由於長期以來的抗生素濫用,肺炎球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日趨嚴重。據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地2000年至2002年呼吸道感染兒童肺炎球菌耐藥的流行病學監測顯示:肺炎球菌菌株對青霉素耐藥率逐年增高,對第二代頭孢菌素類耐藥率也有所上升,對大環內酯類的耐藥率高達80%以上。
![]() |
給孩子補充營養最易犯的10大誤區
如何讓孩子吃得更科學更有營養?在媽媽的腦子裡,想的都是孩子的營養健康問題,或許已經有了一些傳統而且扎了根的“飲食哲學”,可它們也許並不完全正確。 看一看,下面的10個說法,以及關於這1 |
![]() |
患上小兒便秘以後的症狀有哪些
小兒便秘屬於一種日常生活中特別多見的一種疾病了,該病的到來讓患兒的身體出現了異常,因為便秘的影響,所以他們的大便出現了排便不暢的情況,這種疾病在出現後的症狀非常的多,接下來了解一下小兒便秘的症狀是什麼。 嬰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