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營養狀況滑坡往往是疾病出現之前就已有種種信號。父母若能及時發現這些信號,並采取相應措施,就可將營養不良扼制在萌芽狀態之中。
警惕兒童營養不良的信號
人們通常把消瘦、發育遲緩乃至貧血等營養缺乏性疾病,作為判斷孩子營養不良的指標。此法雖然可靠,但發展到了這步田地,孩子的健康已遭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害,給人留下“亡羊補牢”之憾,顯然不是上策。
最新研究表明,以下信號特別值得家長留心:
情緒變化
美國兒科醫生的大量調查資料顯示,當孩子情緒不佳,發生異常變化時,應疑及體內某些營養素缺乏。
如孩子變得郁郁寡歡,反應遲鈍,表情麻木,多提示體內缺乏蛋白質與鐵元素,應多給孩子安排一些水產品,肉類,奶制品,畜禽血,蛋黃等高鐵、高蛋白食品。
若孩子憂心忡忡,驚恐不安、失眠健忘,可能表明體內B族維生素不足,此時補充一些豆類、動物肝、核桃仁、土豆等B族維生素豐富的食品大有裨益。
如果情緒多變,愛發脾氣,這些甜食過多有關,醫學上稱為“嗜糖性精神煩躁症”,除減少甜食外,多安排點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大有必要。
至於固執創任性,膽小怕事,則可能維生素A、B、C與鈣元素不足,故動物肝、魚、蝦、奶類,果蔬等食物便成為必吃食品了。
行為反常
營養不良也可引起孩子行為反常,大體上可歸納為以下幾種:
不愛交往,行為孤僻,動作笨拙,多為機體內缺乏維生素C的結果。在飲食中添加富含此種維生素的食物如番茄、桔子、蘋果、白菜與莴苣等為最佳“治療方法”,奧妙在於這些食物所含的甲莖水植酸和維生素C可增強神經的信息傳遞功能,從而緩解或消除這些症狀。
行為與年齡不相稱,較同齡孩子幼稚可笑。表明氨基酸不足,宜增加高蛋白食物如瘦肉、豆類、奶、蛋等。
夜間磨牙,手腳抽動,易驚醒,常是缺乏鈣元素的一個信號,應及時增加綠色蔬菜、奶制品、魚松、蝦皮等。
喜吃紙屑、煤渣、泥土等異物,稱為“異食癖”,多與缺乏鐵、鋅、錳等元素有關。海帶、木耳、蘑菇等含鋅較多,禽肉入牡蛎等海產品中鋅、錳含量高,應是此類孩子較為理想的盤中餐。
![]() |
小兒高血壓不同按摩療法
高血壓是以體循環動脈血壓增高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征。測壓連續2次高於21.28/12.635kPa(160/95mmHg)或持續在18.7/12.0kPa以上者為高血壓病。原發性高血壓約占或持續在高血壓患者的8 |
![]() |
教父母5大招 增加寶寶自信心
在日常生活中尋找可贊賞的事情 在全家一起吃飯時,每個人都分享其他家庭成員的成功和快樂,使這一時刻成為愉快的聚會而不是約束;孩子遇到困難時給予幫助;每個人都是家人注意的對象,受到別人的關懷和愛;可以經常將卡片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