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腦癱即腦性癱瘓,是指從母親妊娠期開始到孩子出生1個月之內,由於多種原因導致的非進行性腦損傷。小兒腦癱症狀多在嬰兒期出現,一般在6個月左右就會有明顯的異常。有的孩子在新生兒期即會出現一些跡象,表現為運動發育落後和姿勢異常,常伴有智力障礙、視力異常、聽力減退、語言障礙、癫痫及認知行為異常等表現。
小兒腦癱發生原因較復雜,約有80%以上的病兒可追查出較明確的致病原因。但仍有15%~20%發病原因不清楚。直接的原因是腦損傷和腦發育缺陷。
出生前:母親懷孕早期感染過風疹、帶狀疱疹、流行感冒等病毒;母親懷孕期間患有嚴重的糖尿病、高血壓、妊娠中毒症等。
出生時:足月出生的嬰兒腦部受損傷;難產造成的嬰兒頭部損傷;嬰兒呼吸道窒息;早產兒體重不足2500克;嬰兒重症黃疸。
出生後:腦部感染如腦膜炎;感染引起的高燒或腹瀉引起的脫水。
怎樣早期發現孩子患有小兒腦癱?
作為父母,首先要了解小兒在不同時期的正常生長發育規律,經常居家測試孩子的運動能力,並了解小兒腦癱有哪些症狀。這樣,當孩子有了問題時就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1、新生兒期
新生兒期是指出生28天以內的嬰兒。小兒腦癱在新生兒期一般沒有明顯表現,不容易被發現。但如果父母注意觀察,有些跡象還是可早期發現的。
正常新生兒能力:
*覺醒狀態時能注視物體,並追隨物體移動方向,尤對顏色鮮艷的物體更容易表現出興趣。
*對光較敏感,遇到強光刺激會閉眼。聽力很好,如在耳邊輕聲呼喚會把頭轉向發聲方向,有時還會用眼去尋找聲源。
*觸覺很靈敏,尤其是眼、口周、手掌、足底等部位,觸之即有反應,會出現眨眼、張口、縮回手足等動作。
*雖然運動多屬無意識和不協調,但很愛動,近滿月的新生兒被抱起時,頭可維持極短時間直立位,如把手指或玩具放入手掌心會抓得很緊,不輕易松手。
*出生後即有與環境互動、與成人互動的能力,會追隨大人說話或微笑,會用哭叫喚起大人的注意。
腦癱新生兒表現:
*腦癱患兒上述行為能力明顯缺欠,好像對周圍一切都沒有興趣,反應性很差,動作明顯減少,就連吸吮能力都很差,經常出現嗆奶。
*如果請醫生檢查,還會發現覓食反射、握持反射、擁抱反射等一些先天性反射減弱,或根本不出現。
2、嬰兒期
嬰兒期是指從出生28天到1周歲的孩子。一般到了嬰兒期,隨著小兒生長發育速度加快,腦癱的許多症狀陸續表現出來。首先,最容易發現的是運動發育落後,同時還會出現一些異常姿勢或動作,有的孩子出現智力發育落後等表現。民間有這樣一個順口溜,叫做“二抬四翻六會坐,七滾八爬周會走”,這是對嬰兒時期運動行為發育規律的粗略概括。
正常嬰兒能力:
*1-2個月時,仰臥會用腳踢東西,抱起時試圖把頭維持直立,遞玩具時可無意識的抓握片刻。
*3-4個月時,俯臥能較穩抬起頭,會用雙肘支撐上身,頭可隨意轉動,還可翻身,抱著立起時兩腿已能支撐身體。
*5-6個月時,仰臥位會常抬起頭和腿,可自如翻身,俯臥時有想爬跡象。能用雙手支撐著坐一會兒,扶立時雙下肢可負重,高興起來就會上下跳動不已,會主動抓取自己想要的東西。
*7-8個月時,自己用手支撐胸腹使上身離開床面,可在原地轉動身體,會用雙上肢向前爬。可獨立坐很久,從坐位躺下,還可扶欄桿站立,由站立位坐下。
*9-10個月時,可靈活向前、向後爬,能扶床欄桿站立很穩,並能推車行走,用拇指和食指對捏拿東西。
*11-12個月時,可獨立站立、行走,會彎腰拾地上東西,能用手捏起硬幣、花生米等小物品,會把手中玩具遞給別人。
腦癱嬰兒表現:
*腦癱嬰兒運動發育落後,不能達到上述相應月齡孩子具備的能力。
*肌張力及姿勢異常,如大腿外展困難、膝部屈曲不易伸直、豎立抱起時雙腿伸直內收、兩腿交叉呈剪刀狀、上肢肘腕關節屈曲及手經常握拳而拇指內收。
*主動運動少,5個月後仍不能主動伸手抓取自己喜歡的東西,或總用一只手去抓取。
*出現異常反射,即一些原始反射延遲消失,而正常保護性反射減弱或不出現,還可能出現一些病理反射。
3、幼兒期
幼兒期指1-3周歲的孩子。這一時期的孩子已具備許多行為能力,如有異常很容易被發現。所以,小兒腦癱症狀在幼兒期較為明顯,容易作出診斷。
正常幼兒能力:
*1歲時會走路,手指也很靈活,會用拇指和食指對捏拿取小東西,能說簡單單詞。
*1歲半時能自己蹲著玩,會扔皮球,會爬台階,可在地上跳躍,會自己進食和用杯子喝水。
*2歲時能用雙腳跳,可以跑得很穩,手的動作也很准確,能完成簡單的動作,能用簡單句子表達自己的願望。
*3歲時能跑能跳,會騎小三輪車,會自己吃飯穿衣,會說歌謠會唱歌。
腦癱幼兒表現:
出現肢體運動障礙,不會走路或走路姿勢異常,如腳尖著地、剪刀步態、跛行、不能下蹲等,手的運動不靈活,不能用手取物或者總用一只手去拿東西;
*出現智力落後、語言發育落後或語言障礙,或有視力異常、聽力減退等。
*出現認知和行為異常,表現為興奮多動或孤獨脆弱等。
*有的腦癱患兒出現手足徐動、共濟失調、肌張力低下及強直、震顫等。
貼心小叮咛:
幼兒期發現小兒腦癱已不算早期了,父母千萬不要拖延,最要緊的一定抓緊治療和訓練。治療和訓練越早,恢復得越好。
腦癱可以預防嗎
確保孕婦定期進行健康檢查、重視妊娠期和圍產期的保健可以降低腦癱發生率。
懷孕前
1.健康狀況不好時不要懷孕。
2.懷孕前對婦女進行風疹免疫。
懷孕後
1.進行定期健康檢查:注意排除難產的因素,如果有高血壓、糖尿病應積極治療。
2.保證營養,防止早產。
3.避免不必要的服藥。
4.按預產期選擇好產院,有准備地進行安全分娩。
嬰兒出生後
1.重點保護未成熟兒、窒息、重症黃疸嬰兒,並進行必要的處理;如吸氧、進保溫箱等。腦損傷兒應建卡隨訪,定期篩查。
2.鼓勵母乳喂養,為嬰兒進行三聯疫苗、脊髓灰質炎、風疹或結核的免疫接種。
3.教育家長識別腦膜炎的早期症狀,如發熱、頸硬、嗜睡等,一旦發現,及時治療。
4.發燒病兒要脫去衣服,冰水擦身,足量飲水,及時治療。
5.教育家長要注意為腹瀉兒童補水,如果腹瀉持續2天不止,要去醫院。
6.對運動發育落後,姿勢異常,哺乳不良,驚叫不睡,肌肉過軟或過硬者,應注意腦部病變。
![]() |
戴眼鏡可能會改變孩子性格?
文靜、安靜、斯文、內向……這幾乎是大部分人腦海中第一個浮現出來的印象,盡管具體到每個人,你可能發現並不正確。 必須承認,如果看到 |
![]() |
如何正確應對孩子發燒?
孩子年齡很重要 如果你的孩子不到三個月,只要體溫高於38℃,就應該去醫院。因為在這個年齡階段,尤其是新生兒期間(0-28天),10%以上的發燒是嚴重感染所致,比如菌血症、腦膜炎、肺炎等,而新生兒的免疫系統又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