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拿治療
以章門、中脘、天樞、氣海、脾俞、胃俞、腎俞、足三裡為主穴,根據症狀配用膻中、建裡、膏肓俞、三陰交、公孫、太溪、內關等穴。以腹部掌指按摩結合點壓穴位;每日1次,每次20~30分鐘。
2.耳針療法
取穴:胃及十二脂腸、皮質下、口、三焦、神門、脾、肝、膈。
方法:用毫針或電針法,每次4~5個穴位,每日1次,留針1小時。
3.針刺療法
取穴:第9、10、11夾脊穴、肝俞、脾俞、中脘、內關、足三裡。
方法:每次取3~4個穴位,中等刺激,一日1次。
4.溫針療法
取穴:肝俞、胃俞、胃俞、脾俞、大腸俞、中脘、粱門、足三裡。
方法:用文火自滅或隔姜溫針法。
![]() |
真誠溝通帶孩子走出成長煩惱
在班級建設中,班主任如何開展對問題學生的教育工作?專家建議,班主任要善於用左右"兩條腿"走路,左腿走班主任研究、分析、帶動個體進步之路,右腿做好家校溝通工作,因為學生出現問題或多或少都與家庭 |
![]() |
異位性皮炎症狀 嬰兒期的異位性皮炎有什麼特征
嬰兒期異位性皮膚炎 特征: 目前嬰兒期異位性皮膚炎致病原因不明,牽涉多重原因,大多與體質遺傳及季節有關。在寶寶6個月大以前,嬰兒異位性皮膚炎常與脂漏性皮膚炎合並表現,6個月大以後開始食用輔食,因此皮膚表征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