嘔吐可見於不同年齡的孩子,嚴重的嘔吐甚至使孩子呈呼吸暫停的窒息狀態。孩子長期反復嘔吐可導致氣血不足、營養不良。小兒漾奶不屬於嘔吐,而是因為小兒贲門松弛,或由於喂奶方法不當,以致喂奶後有少量奶汁倒流入口腔。改進喂奶方法或隨年齡增長,小兒漾奶即可自愈。
原因
嘔吐是由於食管、胃或腸道呈逆蠕動,並伴有腹肌強力痙攣性收縮,迫使食管或胃內容物從口、鼻腔湧出。可分為:
1.消化道器質性梗阻:食管、胃或腸內容物下行受阻,而被迫逆行以致嘔吐。如先天性消化道發育畸形(不同部位閉鎖或狹窄);稍大的孩子則多為後天性腸扭轉、腸套疊、腸梗阻(如常見的蛔蟲梗阻)。
2.消化道感染性疾病:腸炎、胃炎、闌尾炎由於炎症對於胃、腸的刺激,可呈反射性嘔吐,常伴有腹痛、惡心、腹瀉、腹脹。
3.身體功能異常:如果發生全身性感染或代謝障礙等情況時,常伴有發熱、食欲減退、惡心、腹脹等中毒症狀。
4.腦神經系統疾病:如發生顱內高壓症狀、腦膜刺激征或顱內占位性病變,能引起中樞性噴射性嘔吐,嘔吐前並不惡心,但伴有頭痛、嗜睡、昏迷、驚厥等其他神經性症狀。
5.中毒:毒物對胃腸道局部刺激及毒物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而導致嘔吐。
一、西醫藥治療:
1、一般冶療
注意飲食,少量多次進食以減少對嘔吐的刺激-
2、糾正水和電解質酸鹼平衡紊亂,
3、藥物冶療
對於持續性嘔吐可應用止吐劑以減少其代謝紊亂並發症,阻止因心理因素所致的惡性循環。止吐劑主要為動力性制劑如滅吐靈、嗎叮啉、西沙比引等。
還有許多阻斷化學感受器觸發區內多種感受器制劑。
1、抗組織胺藥物乘暈寧用於治療暈動病或前庭功能紊亂引起的嘔吐。
2、杭膽鹼能藥物東莨菪鹼皮下注射用於治療前庭神經核病變所致嘔吐。
3、酚噻嗪類和丁酰苯類藥物普魯氯噻螓、氯丙嗪、夏方氯丙嗪,氟哌啶醇可用於治療因藥物、放射線、手術所致嘔吐,但副作用大,包括錐體外系反應、血象異常等。
4、大麻類藥物可用於治療因化療藥吻所致嘔吐,目前已被大劑量滅吐靈、苯誨拉明代替。
5.抗焦慮藥、鎮靜藥和三環類抗抑郁藥安定類藥物有止吐作用,尤其對於因心理精神因素所致者;三環類抗抑郁藥與止吐藥聯合應用,效果較好;
二、中醫藥治療
1、傷食吐
症狀:嘔吐物多為酸臭奶塊或不消化食物,口氣臭穢,腹部脹滿,瀉下酸臭或大便秘結,舌苔厚膩,脈滑或指紋紫滯。
治法:消食導滯。
方藥:山楂、神曲、半夏、陳皮、炒谷麥芽(各)、萊菔子、枳殼各10克,胡黃連6克。
中成藥:小兒化食丸每次1丸,每日2次;加味保和丸,每次3—6克,每日2次。
2、胃熱吐
症狀:食入即吐,嘔吐物酸臭,口渴喜飲,唇干面赤,大便臭穢或秘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象滑數。
治法:清熱和胃。
方藥:生石膏(先煎)25克、黃連1.5克、生地10克、升麻6克、丹皮6克、姜竹茹10克、姜半夏6克、制軍10克。
中成藥:牛黃清胃丸,每次1丸,每日2次。
3、胃寒吐
症狀:病起較緩,病程較長,食久方吐,或朝食暮吐,吐出物多為清稀痰水,或不消化殘余乳食,無明顯酸臭味,面色蒼白,神倦肢冷,或腹痛綿綿,大便溏瀉,舌淡苔白,脈細弱。
治法:溫胃和中。
方藥:丁香3克、吳萸6克、干姜1克、小茴香6克、白術10克、太子參10克、炙甘草3克。
中成藥:虛寒胃痛沖劑,每次1/2-1袋,每日2次。
推薦閱讀:
生男生女預測表2015
用藿香正氣水敷肚臍?
退燒藥最少間隔多久吃一次
寶寶營養粥的做法
小兒遺尿偏方大全
![]() |
致嬰兒接種不完善的危險因素
在決定一個嬰兒免疫狀態時母親方面的因素起著關鍵的作用,未接種嬰兒的母親和部分接種嬰兒的母親有所區別。特別是,前者更趨向於年齡偏大並且接受的教育水平較高。 該報告的主要作者,倫敦兒童健康研究院的HelenBed |
![]() |
孩子感冒總不好補點維C
感冒通常是一種病毒性疾病,症狀輕的不需治療,只要多喝水、多休息,經過5—7天大多可以自愈。周榮斌介紹說,目前感冒的症狀大多表現為發熱、流鼻涕、口干咽痛,少數人因感冒日久而引起咳嗽、吐黃痰等並發症。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