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特別4歲以下的寶寶容易得這種病。夏秋之交都有發病,9月是高峰期,家長需要注意。大多數患者症狀輕微,寶寶患了手足口病,又是咳嗽又流口水,還不愛吃東西,嗓子裡還有一些小水泡。
手足口病的保健
一、護理
1、一旦發現感染了手足口病,應將患兒隔離,以免引起流行蔓延。寶寶應留在家中,直到熱度、皮疹消退和水疱結痂。一般需要隔離2周。
2、寶寶用過的物品要徹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曬。
3、寶寶的房間要定期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流通,溫度適宜。有條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進行空氣消毒。減少人員進出寶寶房間,禁止吸煙,防止空氣污濁,避免繼發感染。
二、飲食
讓患兒多飲水,可用淡竹葉、銀花、茵陳、燈芯花煎水飲用。宜食流質或半流質,如冬瓜扁豆薏米粥、淡奶、豆漿、赤小豆粥、草龜土茯苓湯等。多食富含維生素C、B族的食物,如西瓜、橙、糙米粥等。忌食辛辣、燥熱之品,如蝦、蟹、芒果等。
手足口病的預防
1、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嬰幼兒洗手,不要讓嬰幼兒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嬰幼兒;
2、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後均要洗手,並妥善處理污物;
3、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後應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嬰幼兒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
5、嬰幼兒出現相關症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輕症患兒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療、休息,以減少交叉感染。
6、幼兒園及小學等機構的預防措施
(1)流行季節,教室和宿捨等場所要保持良好通風;
(2)每日對玩具、個人衛生用具、餐具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
(3)進行清掃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掃廁所)時,工作人員應戴手套。清洗工作結束後應立即洗手;
(4)消毒的必備品:碘酊、消毒棉球等。
![]() |
常感冒能增加免疫
常感冒能增加免疫 小兒疾病70%以上都集中於呼吸道與消化道這兩大系統,一是風寒感冒等呼吸道疾病,二是食物積滯引起的消化道疾病。究其原因,主要是吃得太飽、穿得太暖。 小兒天生三髒不足、兩髒有余,如脾常不足、腎 |
![]() |
引導孩子打開正確交友的方式
引導孩子正確交友這樣做 理論上,保留孩子的交友自由是對孩子的尊重;經驗中,強行干涉孩子交友也沒有好果子吃,有時適得其反,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然而,所謂的自由是一件相對的事情,尊重孩子的交友自由也不能成為放任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