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肛的早期表現僅在排便時有一團紅色的又濕、又軟的腫塊在肛站口,便後腫塊很快架縮到肛門內。反復發作後,腫塊不能立即回縮,必須用手幫助把腫塊回復。由於經常脫重,粘膜受到磨擦刺激,粘液分泌增多,粘膜出現充血、水腫、出血、潰瘍,甚至壞死。肛管、直腸向外翻而脫出肛門外,稱為肛管直腸脫重,簡稱脫肛。多發生在4歲以內的小兒,但1歲以內的嬰兒很少見到患此病,這個疾病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多可自行痊愈。
脫肛的原因有兩大類
1、先天因素:與上兒直腸的解剖特點有關,即小兒的先天性因素是盆腔組織結構發育未完善,支持直腸的周圍組織相通薄弱、固定不牢。
2、後天因素:為腹腔內的壓力長期處於增高狀態,如用力排便、劇烈咳嗽、嘔吐、頻繁腹瀉;排便習慣不良,坐便盆時間過長等,都可以促使直腸脫重。這種情況不妨打個比喻,袖口看作肛門,如果夾裡與裡子連接不牢,夾裡就容易從袖口脫出,脫肛的發生就是這個道理。
脫肛的早期表現僅在排便時有一團紅色的又濕、又軟的腫塊在肛站口,便後腫塊很快架縮到肛門內。反復發作後,腫塊不能立即回縮,必須用手幫助把腫塊回復。由於經常脫重,粘膜受到磨擦刺激,粘液分泌增多,粘膜出現充血、水腫、出血、潰瘍,甚至壞死。
那麼如何避免脫肛的發生呢?
1、要使小兒養成每日定時排便的好習慣,切忌坐便盆時間過長。
2、有便秘小兒,平時應多喝水、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
3、有咳嗽及反復腹瀉的病兒,積極治療原發病為主,以預防脫肛的發生。
對經常脫肛不能自行回復的,必須去醫院進行治療。如果一般的保守治療仍然沒有效果,那就必須進行手術。
![]() |
如何確定小兒是否得便秘
小兒是否便秘,主要看大便的質和量,以及對健康有無不良影響,而不是以大便的次數來確定。正常小兒每日排便次數差別很大。 小兒便秘症狀:如何確定小兒便秘 完全食母乳的嬰兒每日大便的次數可較多;用牛奶及其他代乳品者 |
![]() |
寶寶的6種異常,媽媽莫急
1、體重下降 新生兒在出生一周後體重減輕,是因為寶寶在媽媽體內一直泡在羊水裡(100%濕度),再加上寶寶進食還沒上軌道,每天排出的大小便、呼吸及皮膚排出肉眼看不見的水分等,使體內水分丟失,造成體重在出生一周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