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知識 >> 治療用藥 >> 特殊的用藥 >> 寶寶服藥的誤區

寶寶服藥的誤區

  “用藥找醫生,服藥靠父母”,父母要正確給寶寶服藥。當前存在寶寶生病父母擅自用藥的現象,殊不知這種做法非常錯誤,輕則產生許多不良反應,得則發生藥物中毒延誤病情。

  誤區1 見咳即服止咳藥

  咳嗽是寶寶常見的呼吸道症狀,由於寶寶支氣管黏膜嬌嫩,抵抗外界病原菌的能力差,容易發生呼吸道炎症而產生咳嗽。咳嗽是人體的一種保護性反射,呼吸道內的病菌和痰液可通過咳嗽排出體外。如果你見寶寶咳嗽便急於服用止咳藥,等於“閉門留寇”,使病菌在氣管內大量繁殖,以致發生肺炎等重病。

  誤區2 見瀉即服止瀉藥

  輕度腹瀉對人體有一定的保護作用,這是因為腸道內的病菌和毒素可以通過腹瀉排出體外。如果你發現寶寶有腹瀉就急於用止瀉藥,由於止瀉藥具有強烈的收斂作用,服用後雖暫時起到止瀉作用,但留在腸道內的病菌卻不能排出體外,反而加重了病情。

  誤區3 藥物服法用量不得當

  許多藥物都必須嚴格按照劑量來服用,但有不少的爸媽為圖方便,沒有精確藥物劑量就給寶寶服藥。寶寶服藥時“毛估估”,這對寶寶來說用藥量會相差好幾倍,是非常危險的。有的媽媽在服藥前沒有把藥水搖勻,以致開始服用時藥的濃度不夠,未達到效果;之後的又濃度過高,不利於寶寶的疾病治療。

  誤區4 靜脈用藥一定比口服好

  寶寶只要感冒發燒了,家長就急著要求醫生給予靜脈用藥,認為靜脈給藥退熱快,效果好。其實一般的感冒用口服藥完全可以治愈,若靜脈給藥,寶寶承受的痛苦更多,還可能出現不良反應及交叉感染。而且醫院一般是一天一次的靜脈用藥,藥物的血濃度不均勻,可能達不到治療的目的。

  誤區5 感冒首選抗菌素

  如果家長發現寶寶感冒了,常會擅自選用抗菌素,甚至用兩種抗菌素,有的還將大人的抗菌素給寶寶用。其實寶寶感冒90%上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比細菌小得多,它們侵入細胞後,躲在細胞內生長繁殖。目前使用的抗菌素幾乎都很難進入細胞,所以對病毒完全不起作用。此外,不少抗菌素有許多副作用,如引起胃腸道不適、白細胞降低、聽力障礙、肝腎功能受損等。

  誤區6 不注意藥物的有效保存

  許多藥水在開封後需放在陰暗處或冰箱內保存,而且時間也不能超過一周。但不少媽媽在寶寶病愈後將剩下的藥水放在冰箱內保存,待下次寶寶患病後再服用。殊不知多數藥水都含有糖漿成分,易受到病菌污染,吃了反而對健康有害。還要注意藥物有一定的保存期,你一定要看清保存期,否則吃了不但無效反而還會致病。

  溫馨提醒:

  嬰幼兒時期是寶寶生長發育的最佳時期,同時也是寶寶免疫力逐漸形成之時。感冒、咳嗽等疾病都是無法避免的,爸媽可不能聽從別人的經驗之談而濫用各類偏方,延誤寶寶的治療時機。所以,一旺寶寶出現不適狀況後都應咨詢兒科專家或到醫院就診。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小兒腹瀉會引發的危險疾病

禍及心髒  陽陽生日那天吃了好幾支冰棍,晚上就肚子不舒服,並拉了幾次稀便。陽陽媽趕忙從藥箱裡取來黃連素給他服下。  第二天陽陽感覺肚子好了些,可是胃口變差、體溫也有些輕微上升。陽陽媽誤以為黃連素作用太弱,便換了

寶寶打預防疫苗會降低免疫力?

二類苗有條件者最好打  “疫苗分為兩類。一類是計劃內的,由政府免費提供,為強制性接種;一類是計劃外的,由公民自費且自願受種。”闫濱說。不少家長認為,二類疫苗接不接種無所謂,這種看法是不對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