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知識 >> 治療用藥 >> 特殊的用藥 >> 兒童用藥諸多安全隱患

兒童用藥諸多安全隱患

  近日,一種名為“尼美舒利”的解熱鎮痛藥再次將人們的目光聚焦在兒童用藥上。事實上,有關兒童安全用藥的問題一直存在。日前,記者對兒童用藥安全的情況進行了調查,發現目前兒童用藥仍有不少“雷區”,在用法、劑量、說明、配伍,以及產品類型等多方面都存在著隱患。

  調查篇

  九成藥品無兒童劑型

  2月16日上午,記者走訪了京城多家藥店,了解目前市場上兒童藥品的現狀。在金象大藥房南湖東園店記者看到,與其他感冒、胃腸、婦科等藥一樣,兒童用藥雖然獨占一個櫥窗,但藥品種類多集中在治療感冒、咳嗽、清熱一類的藥品上,其他藥品很少。

  為何會出現這種藥品品種單一、類型不全的現象呢?業內人士認為,其重要原因就在於兒童專用藥太少。

  中日友好醫院兒科主任周忠蜀指出,有資料統計國內大約有90%藥品沒有兒童劑型。目前最為缺乏的就是兒童專用的皮膚藥、鼻腔用藥以及眼藥。臨床兒科大夫也經常因此而遇到尴尬的事情。

  以皮膚藥為例,除了治療兒童濕疹的藥品外,治療泌尿感染、外生殖器感染的藥品幾乎沒有。醫生只能被迫給小孩開大人使用的潔爾陰等外用藥,為了防止不良反應發生,還得多囑托家長“加水稀釋”。眼藥的情況則更加嚴重,周忠蜀說“外用藥還可以稀釋一下,眼藥也不能稀釋,用法完全和大人一樣,根本沒法控制劑量。”

  協和醫院藥劑科副主任朱珠表示,醫院的藥房裡雖然有幾十種兒童專用藥,但更多的藥沒有適合劑量,需要工作人員將藥片分成幾等份,或者在藥液的外包裝上標明2毫升、4毫升、6毫升這樣的標示線。

  資料顯示,我國4696家醫藥企業可以生產化學原料藥1500種,化學藥品制劑34個劑型、近4000種藥品制劑中,供兒童專用的不足60種(含中成藥)。

  兒童藥說明書讓人犯暈

  兒童用藥種類匮乏,在說明書設置方面,也存在諸多問題。

  記者調查發現,兒童藥說明書中常見的“小兒酌減”、“請遵醫囑”、“不良反應尚不明確”等說明讓家長不犯糊塗都難。

  市民楊倩有一個11個月大的女兒,在半歲到11個月期間,女兒星星經常生病,發熱、咳嗽、積食是常事。去過幾次醫院和藥店,醫生和售貨員都推薦了不少藥品。

  但這些藥品讓楊女士憂心忡忡:“有些藥品用法用量一欄只寫了一歲以上的孩子用量,星星這個年齡段的沒有。而且在不良反應和禁忌裡面,也只寫了‘尚不明確’四個字。”

  專家表示,目前,大部分藥品說明書雖然是按照《藥品包裝、標簽和說明書管理規定》的格式進行撰寫的,但具體的內容篇幅較少,甚至根本沒有。

  如很多中成藥中沒有兒童劑量;有些說明書在兒童用藥安全性等基本科學信息方面只是注明“未進行該項實驗且無可靠參考文獻”。

  此外,周忠蜀表示,在目前兒童受試者有限,兒童用藥資料嚴重缺乏的情況下,藥品說明書標識以外的用藥行為不可避免,因為藥品說明書用法在一定程度上滯後於科學知識和文獻,有它的局限性。

  以不少早產的嬰兒為例,為搶救他們的生命而用的抗生素幾乎都是成人用藥,都存在超范圍用藥的問題。

  利潤低藥企“不感冒”

  兒童用藥之所以會出現種類少、說明書不規范等情況,與藥企的冷落不無關系。

  衛生部合理用藥監測專家組成員、藥學專家孫忠實表示,由於倫理方面的考慮,長期以來政策規定,新藥不首先在孕婦、產婦以及嬰幼兒身上做臨床試驗;加之知情同意難、試驗者招募難、取血難等,因此兒童試驗難以開展。

  孫忠實直言,“沒有合適兒童的劑型,拿著大人的藥片,讓家長怎麼准確地分藥?”

  同時,由於國內很多藥都沒有兒童用藥試驗資料,兒科醫生在用藥時常常依靠經驗判斷。

  記者向一位藥企負責人求證得知,由於兒童用藥開發周期較長,生產小批量、多批次,工藝也相對復雜,生產成本較高,而利潤太低。

  針對目前兒童用藥的現狀,孫忠實建議,根據我國國情,參考世界衛生組織相關文件,建立我國適合兒童使用的基本藥物目錄,為政府有關部門決策時提供合理依據。關注兒童安全合理用藥是全社會的責任。“要想兒童藥更好地發展,國家應成立一個專門機構來處理有關兒童藥的各種問題,並建立一整套關於兒童藥研究、評價、開發、生產和使用的機制。”

  據悉,2010年,世衛組織發布首份面向所有國家的《世界衛生組織兒童標准處方集》,手冊提供了如何使用240多種基本藥物治療0—12歲兒童疾患的信息,這意味著世界各地執業者可獲得與這些兒童藥物有關的用法、劑量、副作用及禁忌證方面的標准信息。世衛組織支持各國制定自己國家的兒童處方集。

  專家還建議,國家應該對企業生產兒童專用藥給予政策傾斜,給制藥企業相關的稅收減免、研發支持等,讓企業有合法的利潤空間,鼓勵企業從事兒童專用藥的研發。

  同時,對於安全用藥的健康宣教工作也要同步跟進,推動人們認知水平的進步。只有全社會都來關注兒童藥物的開發和安全使用,才能確保兒童藥的安全、可靠。

  服務篇

  由於兒童正處於生長發育的特殊時期,尤其是各種器官、免疫系統的發育還不健全,屬於低免疫人群。因此兒童用藥需要特別謹慎,專家表示,家長在給寶寶用藥時一定避開四大常見雷區。

  雷區 1

  按成人“縮小版”用藥

  長期以來,兒童用藥都是比照成人用量“酌量減半”,但按成人“縮小版”給兒童用藥,被一些醫學專家認為極不科學。很多藥品說明書沒有兒童用藥劑量規定,而以“酌量減半”或“減量”標注,更多的只有一句話:兒童應在醫師指導下用藥。

  不少兒科醫生認為,所謂“指導”是依據孩子體重和體表面積減量,而如何減量,則靠醫生臨床經驗和兒童胖瘦不同進行換算。目前,計算兒童用藥劑量主要有4個依據:年齡、體重、體表面積和藥品說明書。按年齡計算時,1歲兒童用藥劑量為成人的1/5,2歲為1/4,4歲為1/3,6歲為2/5,9歲為1/2,12—14歲為2/3,18歲時即與成人用藥劑量相同。有的孩子與同齡兒童相比,太胖或太瘦,用藥時主要參考“按體重計算法”。

  孫忠實表示,兒科疾病的藥物治療比成人復雜得多,不能簡單地將成人藥“打折”使用。兒童時期可以分為多個階段,例如從出生至28天為新生兒期;28天至1歲為嬰兒期;1歲至3歲是幼兒期;學齡前期從3歲到6歲;6歲至12歲是學齡期,12歲到18歲是青春期。

  不同時期孩子對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洩能力都不同,絕不能單單按體重、年齡或體表面積來換算,兒科疾病的藥物治療比成人要復雜得多,應根據不同時期孩子特點和具體病情確定治療方案。“兒童肝、腎的解毒和排洩以及血腦屏障功能均不成熟,對許多藥物的代謝、排洩和耐受性差,按成人縮小版給兒童用藥極不科學。”孫忠實說。

  目前,市面上使用的兒童抗心率衰竭的藥品就按照每個階段年齡段給予了不同的用量用法。“按理說,這種做法很好,值得其他藥品學習,但是由於費時費力,其他藥品要效仿恐怕很難。”周忠蜀坦言。

  雷區 2

  亂用成人藥釀大禍

  市民陳氏夫婦極少帶孩子去看醫生,前幾天,他們不得不把6歲的兒子送往醫院。三天前孩子拉肚子,吃了兩粒諾氟沙星,效果不明顯,很快又加了兩粒。隨後,孩子開始不吃不喝,昏睡不醒,除了四肢老是發抖以外,身上還長滿小紅點。

  一系列問診和化驗後,陳氏夫婦意外得知:孩子是藥物中毒,因過量服用諾氟沙星而出現四肢震顫,傷及中樞神經,腎髒也有傷害。

  周忠蜀表示,拿成人藥隨便給孩子吃的父母並不少見。她此前就接診了一個因感冒吃了大人感冒藥快克後出現不良反應的病兒。周忠蜀說,不少感冒藥能收縮上呼吸道毛細血管,還能興奮中樞神經,是治療成人感冒的常用藥,幾乎不給兒童用,即便用也不能如此大劑量。

  協和醫院兒科主任宋紅梅則表示,現實中,不適合兒童卻被用於兒童治病的藥遠不止這些,忽視劑量,擅自給孩子“下藥”的也遠不止陳氏夫婦。

  宋紅梅說,兒童肝、腎等髒器發育不完善,解毒排洩功能弱,容易使藥物在體內蓄積,引發不良反應,小病用藥不當導致大病就醫的孩子並不少見。

  雷區 3

  一生病就輸液

  作為兒科大夫和藥學專家,周忠蜀和孫忠實都對目前動不動就給孩子掛吊針的事心懷憂慮。

  孫忠實直言,掛吊瓶是我國的一大特色,這裡面透著醫患雙方的無奈和無知。

  “無奈”是指在現有體制下,一些醫院和醫生歪曲了判斷自己是否是一個好醫生的標准,在體制和生存的雙重壓力下,逐利取代了懸壺。

  “無知”則多是說家長。目前,許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孩子一旦生病,家長便急得不得了,恨不能孩子的病立刻好轉,於是很多家長要求醫生為孩子進行輸液治療。殊不知,輸液和其他給藥途徑相比,危險系數要大得多,更容易發生輸液反應,或引發各種髒器損傷,甚至造成終身殘疾,嚴重者還可導致死亡。因此,家長們切不可不據病情而強求醫生為患兒進行輸液治療。

  周忠蜀勸告同行和家長們,切記,能不打點滴就不打。宋紅梅也提醒,小孩生病後,能不用藥就不用。實在需要用藥,一定要首選兒童專用藥,同時,還要精准把握藥量。

  雷區 4

  孩子生病家長焦慮

  家長帶小孩看病的時候常常陷入兩種極端狀態,一種是大大咧咧,對孩子病情關注不夠,不能詳細描述孩子的病史;另一種是過於細心,反復跑醫院。

  周忠蜀說,人們常常認為大大咧咧的家長不好,但是殊不知過於細心對孩子的身體恢復也很不利。以發燒為例,患兒發熱屬於疾病的一種炎症反應,不必過度驚慌恐懼。一般呼吸道感染3天後隨著病情好轉,體溫逐漸恢復正常。如果孩子體溫在38.5℃以上要使用退燒藥,但是任何退燒藥均需間隔4小時後使用,4小時內家長應耐心地給孩子做物理降溫,不要反復帶著孩子找醫院找大夫,這樣不僅很容易導致用藥過量,在流感高發的季節,還很容易導致孩子反復感染。

  此外,有的家長還過度糾結於藥品說明書上的不良反應內容。因為擔心不良反應而擅自為孩子減少用藥量或縮短療程,這樣做很容易導致病菌不能徹底殺死,疾病反復發作。還容易導致耐藥的嚴重後果。

  面對生病的孩子,家長焦急的心情人人都可以理解。周忠蜀認為,家長在帶孩子看病時一定要做到“細心而不糾結”,一定要盡量保持理性的心態帶孩子看病。看病時,要准確提供孩子的病情,以便醫生對症下藥。同時,要告知患兒有無過敏史。

  拿到藥後,要遵守醫囑,不要隨意增減劑量和療程。此外,為安全起見,家長要認真查看藥品說明書,做到對藥品劑量、使用方法做到心中有數。

  兒童須慎用的四大類藥品

  專家指出,以下四大類藥物兒童應慎用或禁用:

  1.氨基糖苷類:

  衛生部已明確規定,6歲以下兒童應禁止使用這類藥品,比如慶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鏈霉素等,這些藥物容易導致兒童耳聾,還可能引起腎功能衰竭。

  2.大環內酯類:

  紅霉素、羅紅霉素、阿奇霉素等,這些治療衣原體、軍團菌、支原體的特效藥,往往會對兒童肝髒造成較大的損傷,如果用藥的劑量大,或用藥的時間長,則可能造成肝功能衰竭、藥物性肝炎,甚至可以引起死亡。

  3.氯霉素類:

  這類藥物目前臨床上使用得比較少,但兒童使用這類藥物後,可能會導致再生障礙性貧血、灰嬰綜合征,甚至引起兒童肝功能嚴重衰竭。

  4.喹諾酮類:

  氟諾沙星、環丙沙星等,是目前成人使用率比較高的藥物,但兒童必須慎用,最好不用。

  因為已有實驗數據表明,這類藥物可導致軟骨發育障礙,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

  兒童用藥安全三要訣

  1.藥量不多也不少

  由於小朋友的肝腎發育未完全,一次給藥的劑量錯誤,就可能產生毒性或治療失效,每次服用藥量應力求精確。

  家長應主動提醒醫生、配藥醫生,仔細確認小朋友的年齡、體重、身高,從而認定給小朋友的藥量。

  同時,要使用精確好用的量具、喂藥器,先確認藥量刻度,並正確量取,小朋友才能吃進適當的藥量。磨粉分包誤差大,應避免采用。

  2.好吞服、免吃苦

  避免孩子哭鬧嗆吐,家長應選擇適合小朋友可以接受的藥劑。

  家長應主動向醫生說明孩子吃藥的需求,希望優先選用液劑、糖漿、懸浮劑等喝的藥品。

  3.仔細核對藥袋、妥善保存藥品、記錄用藥情形

  家長應向醫生索取藥單,拿單領藥。領藥時核對藥單、藥袋等,是否正確無誤。把孩子用藥情形,仔細記錄下來。

  要把藥品放在適當、安全的地方,以免兒童誤食。

  兒童用藥十大錯誤行為

  1.濫用退熱藥;2.濫用抗生素;3.一病多藥;4.隨意進補;5.濫用維生素;6.濫用丙種球蛋白;7.隨意用中草藥;8.小病貴藥;9.小兒用成人藥;10.糖水服藥。

  • 2011兒科精華文章匯總
  • 家長勿把血管瘤當蚊蟲叮咬
  • 夏季寶寶必備藥品有哪些?
  • 小兒心肌炎易因感冒後引起
  • 小兒食療偏方巧治咳嗽
  • 夏季讓小兒和腹瀉說再見
  • 兒童長高抓住3個關鍵期
  • 母乳喂養時間決定嬰兒智商
  • 孩子長高的6大非遺傳因素
  • 不同年齡過敏症狀“偽裝術”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剛出生寶寶切忌捏臉蛋 新生兒五禁忌

一忌:捏寶寶臉蛋  寶寶長得可愛,親戚朋友見了都會捏捏臉蛋以示喜歡;寶寶做對了事情,爸爸媽媽也會捏捏寶寶的臉蛋來表揚;寶寶不願意吃藥,爸爸媽媽會用手捏住嘴來灌藥;寶寶調皮搗蛋了,爸爸媽媽也會輕捏臉蛋以示懲罰。 

新生兒出現9種異常情況 媽媽不要慌

新生寶寶太嬌嫩,需要父母們精心的護理,但是由於新爸新媽沒有護理經驗,對寶寶的一丁點變化都非常擔心,總害怕是寶寶出現了什麼問題。今天小編就給新爸新媽講解一下新生兒會出現的9種異常情況。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1.經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