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知識 >> 治療用藥 >> 特殊的用藥 >> 兒科成“輸液病”重災區 醫生:患者的信任很關鍵

兒科成“輸液病”重災區 醫生:患者的信任很關鍵

  我國存在過度輸液的現象,是媒體關注的焦點,也是醫藥領域專業人士關心的話題。隨著衛計委、食藥監總局等多部門對抗菌藥物的管理不斷增強,過度輸液的現象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是就目前現狀來看,過度輸液依然痼疾難除。醫學專家分析認為,醫療體制不夠健全、大眾缺乏醫療常識等,是導致過度輸液的重要原因。在合理用藥的前提下,患者加強對醫生的信任,是減少不必要輸液的有效途徑。

  “輸液病”普遍存在 兒科是“重災區”

  孩子發燒打瓶點滴,老人咳嗽打瓶點滴,胃疼、鬧肚子掛瓶水……輸液的現象十分普遍,觀察各大醫院的輸液室,經常是人滿為患。

  2010年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聯組會議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朱之鑫表示,前一年我國醫療輸液104億瓶,平均到13億人口中,相當於每個中國人一年裡掛了8個吊瓶,遠遠高於國際上2.5-3.3瓶的平均水平。

  時隔四年,大眾不再像以前那麼迷信“打吊針”,但是依然有不少人把輸液當作“終極”治療方法:不管什麼病,如果吃藥效果不明顯,那輸液肯定能治好。海軍總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張劍寧告訴中新網健康頻道:“醫藥不分家的醫療體制,導致民眾的觀念長期受到誤導,以致大部分人患上了‘輸液病’,認為輸液病好得快,醫生不給輸液,就是故意為難我、不重視我。一方面人們無休止地輸液,另一方面卻對輸液的風險知之甚少。”

  過度輸液的現象在兒科尤為常見,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北京華信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朱建宏告訴中新網健康頻道:“很多家長對輸液存在認識誤區,一種是認為輸液是‘高級’的治療方法,什麼病都治;一種認為輸得越多好得越快,主動要求醫生給孩子輸。”

  更為嚴重的是,由於過度輸液的存在,很多孩子已經產生了耐藥性,生病之後不容易好,就算家長明知道輸液多了不好,可是看著病怏怏的孩子,還是希望醫生開吊針,讓孩子快一點好起來。如此一來,就形成了惡性的循環。

  朱建宏認為,過度輸液,和醫患雙方都有關系。“一方面,醫生水平參差不齊,某些嚴格來說不需要輸液的疾病,醫生由於認識的局限,最終給患者開了吊針;另一方面,患者和家屬的醫療常識有限,長期以來,沒有合理認識輸液的作用和危害,在基層醫療機構,患者主動要求輸液經常能夠得到滿足。”

  過度輸液危害大 易造成不良反應和醫源性感染

  臨床中,只有具備特定的指症,醫生才會考慮輸液,否則就違背了合理用藥的原則。那麼,哪些病可以輸液、哪些病不必輸液呢?

  日前,安徽省衛計委公布了“53種不需要輸液”的疾病清單,明確指出一些外科、婦科炎症以及小兒的疾病,可以不需要使用抗生素輸液。清單一公布,立刻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上熱傳、分享,有業內人士認為,清單經權威機構發布,提高了大眾對合理輸液的關注度,能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也有專家認為,是否需要輸液,需要根據疾病的嚴重程度、進展階段和病人體質具體分析,僅僅列舉疾病過於僵化,或許會陷入“一刀切”的誤區。

  作為長期從事兒科工作的朱建宏來說,她認為兒科疾病復雜、多樣,清單提到的疾病較少,還有很大的補充空間。“孩子之中傳染病較多,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等一般不需要輸液,但是病的重而且出現了並發症,就需要考慮輸液。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普通氣管炎、肺感染性腹瀉、癫痫、心律失常等,多以口服為主,重度肺炎、扁桃體化膿、重度脫水,則需要考慮輸液。”

  同時,朱建宏提醒家長:“哪些疾病需要輸液不是一概而論,比如肺炎建議輸液,但是有的孩子得肺炎之後家長護理得好,是輕型的,這樣使用霧化加口服,就能有很好的效果。重度脫水需要輸液,輕度脫水可以口服治療,特別嚴重的則需要住院。”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寶寶拉肚子需要怎麼辦?

“小園園8個月了,虎頭虎腦的小家伙身體一直都是棒棒的。可是有一天小園園的精神突然變得很差,出現干嘔,還不肯喝水,接下來的幾天他一直在拉肚子,便便稀得要命,像蛋花湯一樣。可把我給嚇壞了!”

孩子要適度管教才會不傷害其自尊

很多研究兒童發展的專家建議父母,在孩子叛逆違抗時,試著跟孩子講道理,然而,操作起來往往行不通,因為這是一個孩子和父母爭奪權柄的階段,不管孩子和父母在爭什麼,真正的重點在於:是聽你的還是聽我的,一旦戰爭開始,跟孩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