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知識 >> 預防護理 >> 小兒巧手塑造聰明頭腦

小兒巧手塑造聰明頭腦

  現代醫學研究也證實了人體內的各個器官,每一塊肌肉,都在大腦皮層中有著響應的“代表區”,而手指的運動中樞在大腦皮層中又戰局了較為廣泛的區域,這些區域的神經中樞都是由神經細胞群組成。當一個人的雙手從事精細、靈巧的動作時,能夠激發這些細胞群的活力,使動作和思維的活動能保持有機的聯系後相互對應。因此,手的動作越復雜,就越能積極地促進大腦的思維功能。難怪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曾說過:“兒童的智力發展體現在手指尖上。”並且,還把手比喻成大腦的“老師”。那麼,未滿周歲的兒童怎麼活動雙手呢?

  父母可以在孩子睡醒後的活動時間裡,給孩子遞一些彩色鮮艷的易於拿、抓的玩具,讓小嬰兒練習抓、拿的准確性。有人在托兒所裡曾作過這樣的實驗,把未滿周歲的嬰兒分成兩組:一組有意識地讓嬰兒進行抓、拿等訓練,另一組任其自然發展。結果無論是反應能力還是理解能力,前一組都比後一組強得多。所以,無論是嬰兒的父母,還是托兒所的老師,都應該重視寶寶這個時期手指的鍛煉,以提高嬰兒的智力。

  觸碰、抓握訓練

  新生兒的手是呈拇指在手心的握拳狀,他還不會抓住玩具,手的動作也只是將手放進嘴裡吸吮,以後就是將手放在眼前細看,到3個月時可將兩手握在一起放在眼前玩。此時 手還不能主動張開。盡管如此,父母也要有意識地放一些帶有細柄的玩具在他手中,如花鈴棒、撥浪鼓、塑料捏響玩具等。剛開始可先用玩具去輕輕地觸碰寶寶手的第一、二指關節,讓他感覺不同的物體。待寶寶的手完全展開後,將玩具柄放入孩子手中,使之握緊再慢慢抽出。也可以等寶寶抓住玩具後,大人可握住寶寶的手,幫其搖出響聲,同時講“搖!搖!”以引起嬰兒視聽的關注。

  除了讓寶寶觸摸和抓握帶柄的玩具外,大人可以把自己的拇指或食指放進其手心,寶寶碰到手指就會無意識的抓住,一會兒便放開。大人還可以把鉛筆桿、水果糖或其它光滑的小玩具放進他手心,讓其抓住。

  除了上面這些訓練方法外,還可用寶寶的手去觸碰某些物體,如吃奶時把寶寶的手放在母親乳房上或臉上,讓他觸摸。抱著寶寶時前方放一些玩具,讓他去觸碰,以幫助他進行早期的感知活動。訓練一段時間後他就會主動地抓握玩具。

  這個年齡選擇帶柄易於抓握能發出響聲的玩具比較適宜,如搖棒、嘩鈴棒、小搖鈴、各種環狀玩具等,裝有珠子和小鈴的玩具一定要結實,以防脫落後被寶寶誤食引起窒息。

  手眼協調能力的訓練

  三個月的寶寶能用眼睛看到自己的雙手,你會發現在寶寶清醒時經常在玩自己的雙手,兩手在眼前握著,手指亂動,手會抓臉抓衣被,因此要在寶寶睡著後用指甲刀輕輕剪去指甲,不讓他把臉抓傷,千萬不要用手套裹住寶寶雙手,因為他要用手來學本領。大人可在他手能夠著處吊一個小球,大人拿著寶寶的手去拍打吊著的球,使球前後晃動,引誘寶寶再去拍它。寶寶伸出手時有時會因位置不對而經常拍不到吊球,但練習多次後他就會調整手的位置和伸出的長度,逐漸擊到小球,擊中小球,這是手眼協調的結果。除了拍打吊起的球外,大人還可以一手豎抱寶寶,另一手提起寶寶的一只手去碰房間裡懸掛的一些物品,大人可以說一些話以提高寶寶碰物的興趣,碰一下講一句,如“碰得高,碰得響,碰一碰,響一響,碰一碰,跳一跳。”大人可以輪流舉起寶寶的左右手碰物,當寶寶有些經驗後,可被動主動相結合,逐步過渡到主動碰物,為以後主動抓握物體打下基礎。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分析引發小兒腹瀉的三因素

    1,非感染因素    ①嬰兒胃腸道發育不夠成熟,酶的活性較低,但營養需要相對地多,胃腸道負擔重。   ②嬰兒時期神經、內分泌、循環系統及肝、腎功能發育均

孩子發燒可先嘗試物理降溫

孩子正處在生長發育的階段,多項機體功能都尚未發育成熟,因此抵抗力弱,很容易受病毒、細菌等有害物質的侵襲而產生各種不適症狀。其中,發燒就是其中最為常見的不良現象之一。面對孩子發燒,父母家長往往都會特別緊張,&ld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