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知識 >> 預防護理 >> 你是否滿足孩子的需要?

你是否滿足孩子的需要?

  你知道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們的頭腦需要輸進什麼嗎?教育心理學家列出下列7項:

  第一,孩子需要學習語言,這是語言教育。

  嬰孩一出世,最迫切需要學習的,就是語言。生下不久,父母一抱上孩子便對他說話,其實就是教他語言。學習母語,對一般孩子來說,都不成問題。正常的孩子,不到6足歲,都能運用母語應付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狀況。除了母語,孩子還應學一門外語,首選自然是國際語言──英語。精通英語可以擴大一個人的視野,提高一個人成就的上限。學習英語顯然也和學習母語一樣重要和迫切!

  為什麼說迫切呢?因為語言是一種很奇怪的能力,愈早學習,學習的效果愈好。晚學,不只是辛苦,而且很難學好。還有,對幼年孩子來說,同時學習多種語言,不會互相干擾。對孩子來說,每一種語言都是外來語。另外,孩子學習語言,對他來說,是游戲,不是功課。

  第二,孩子需要認識生活環境,這是知識教育。

  孩子所有能接觸到的人、物和現象,他都好奇。最早,孩子對環境做到能區別就夠:這個人是媽媽,這個人是爸爸,那個人是叔叔,那個人是阿姨;這是桌面,這是椅子,那是床;這是汽車、這是火車、那是飛機、那是船……孩子逐漸長大,對環境的認識增多了:媽媽陪我的時間最長,爸爸只有晚上出現;叔叔和阿姨很多,但並不常見到……

  孩子的好奇心擴大得很快,有些孩子還未認識家、學校和他的國家,他就要認識地球和宇宙了;孩子還會好奇過去和未來;好奇森林裡的鳄魚和蟒蛇,也好奇要靠顯微鏡才能看到的細菌和原子。

  孩子在他很小的時候,已經感覺到環境可以加以利用;哭了,大人會著急,因此知道哭可以給他帶來方便;火是燙的,最好遠遠躲開,但是控制在火爐裡,可以炒菜、燒開水;坐著汽車可以到公園,那你就不必走路……這是孩子最初對環境的利用觀念。孩子認識環境越多,他就越想控制和利用。這就是科學發明的起源。

  孩子對環境的觀察和認識,片面而且膚淺,深入的認識就非靠讀書不可了。

  孩子對他生活的環境認識越多,他越有自信。幫助孩子有計劃、有選擇地觀察和認識生活環境,鼓勵他閱讀,孩子將會自信地進入成人世界。

  第三,孩子需要發展想象世界,這是創意教育。

  孩子整天玩玩具,他不覺得寂寞,為什麼?因為他覺得玩具是沒有生命的,他認為玩具是他的朋友,它和他一樣,會餓、會渴、會哭、會笑。孩子讀童話故事,或者聽大人講故事,他很快融入情節中,故事裡的人就他自己,或者是他的好朋友。童話故事對孩子來說,不是幻想,是真實的故事。

  幻想是孩子的世界。孩子的幻想不是逃避現實。孩子從幻想游戲中,學習語言,認識環境,學習做人做事。幻想對孩子的長大有重要的意義。

  孩子的幻想就是人類的夢想。幻想是創作和發明的開始。反應遲鈍的孩子幻想世界很窄。孩子的幻想,需要父母的刺激和鼓勵。為什麼有些大人會被覺得單調、乏味?很簡單,他的童年的幻想世界太窄──他因為少聽少讀童話故事,而狹窄了他的想象世界,長大成人後,自然顯得較少創意,讓人感到他單調而乏味。顯而易見的,多讀童話故事,可豐富孩子的幻想世界,增強孩子的能力。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小兒肺炎和感冒症狀類似 家長應如何分辨?

進入冬季,南方的氣溫忽冷忽暖,患肺炎的嬰幼兒多了起來。據統計,在醫學發達的今天,肺炎作為兒科常見病之一,每年仍可導致約140萬兒童死亡,是兒童的第一殺手。一般的小兒肺炎只要治療及時,並無後遺症。但是,小兒肺炎的

嬰兒期寶寶的氣質培養

可以把嬰兒歸納為三種主要的氣質類型:  1、“容易護理的嬰兒”。他們的行為比較有規律性,容易感到舒適,有安全感,容易適應,一般會對新的刺激產生積極的反應。他們是愉快的兒童。  2、&ld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