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有時就像只沒頭的蒼蠅到處跑,媽媽叫他跑慢點,他置之腦後。寶寶很容易摔跤,有時他會自己爬起來,然後繼續他的追逐,但有時就沒那麼運氣了,摔跤後嚎啕大哭。 寶寶跌跤後,媽媽首先要檢查寶寶的傷處,首先排除骨折症狀,確認不是骨折後,再進行傷口清
讓我們一起來發現家裡最危險的角落,讓寶寶遠離傷害吧。 廚房:家中暖瓶、飲水器放在小孩子不易碰到之處;在廚房做飯菜時,人不離開或關上門,以防止小孩子的突然闖入;點火用具,如打火機,火柴放在小孩子不易取到之處;煤氣不用時關掉總開關,以防小孩子
年輕的家長面對寶寶發生異常情況時,常常會手足無措,有的一個晚上跑三四次醫院,小孩子卻沒什麼大問題;有的憑有限的醫學常識,胡亂弄一些藥物應付了事,又延誤了病情。那麼,發生哪些情況應送寶寶去醫院急診呢? 小孩子如出現以下情況,應盡快送他去看急
臨床上常有一些家長帶著他們睡扁了頭的小孩子,問醫生如何糾正小孩子的扁頭。這是不少家長關心的問題。 嬰兒時期顱骨質地柔軟而富有彈性,容易變形。 另外,嬰兒生長發育迅速,尤其是大腦發育較快,頭部重量相對較重。嬰兒一天中有15~18小時是在睡
一般,寶寶發生意外時,大多數爸爸媽媽都會驚慌失措,然後匆匆忙忙地帶小孩子趕往醫院。到了醫院,我們也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麼,或者應該做些什麼。在整個過程中,我們一直處於一種很被動的狀態。但是,如果我們能提前做出預案,並知道如何應對,那麼,這個
從去年的汶川地震到今年的台灣的台風莫拉克,自然災害與災難一直在我們身邊出現。如何避險成為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培養避險能力,要用孩子抓起。那麼家長在家,如何能夠提高孩子的避險能力呢? 1家裡應備有滅火器並保持正常狀態。時常演練也非常必要。
據統計,我國每年有近5萬名15歲以下的兒童死於意外傷害,而這些傷害事故的43%發生在家裡。意外傷害已成為我國0~14歲兒童第一大健康“殺手”,超過了因傳染病、營養性疾病和孩子惡性腫瘤所造成的死亡率。身為父母,如何在急
吃錯藥或者將外用藥當作口服藥,都可能引起急性中毒,若能及時正確處理,往往可以得救;若處理不當,還可留有後遺症,甚至危及生命。小孩子本身抵抗力沒有成年人強,一旦發生吃錯藥的情況,又往往敘述不清情況,是家長最著急的事情。孩子自己隨便把帶有甜味和
讓孩子健康成長,是天下所有家長的心願。曾有過一則這樣的報道:一對40多歲的夫婦,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女兒因果凍吸入氣管而窒息死亡。生活中,有很多諸如:魚刺、果核、花生仁、葡萄粒、紐扣、硬幣、玻璃球等這些體積較小的物品,都可能成為孩子的致命殺手。
吃錯藥或者將外用藥當作口服藥,都可能引起急性中毒,若能及時正確處理,往往可以得救;若處理不當,不但可能留有後遺症,甚至還會危及生命。 小孩子本身抵抗力沒有成年人強,一旦發生吃錯藥的情況,又往往敘述不清,是家長最著急的事情。但是一旦家長發現
有關統計表明,在兒童藥物中毒的病例中,因家長錯誤用藥導致的占了相當比例。如何杜絕寶寶發生這樣的事情,萬一發生後怎樣處理呢? 首先,有小兒的家庭,應當妥善保管所有藥品,最好放在高處或加鎖保管,以免寶寶誤服。其次,家長要早期發現孩子吃錯藥的反
孩子是好奇的。為了快一點融入這個世界,他不停地探索和實踐。孩子會爬會走後,他探索得更主動,范圍也越發廣泛了。與此同時,由於孩子自身發育尚未完善,所以在進行活動時往往會要付出一些代價,輕則幾塊烏青,重則流血,甚至骨折。 對父母來說,他們在鼓
從寶寶會翻身起,他就有可能從床上跌落下來。一般情況下,由於床鋪低,寶寶體重輕,骨骼韌性好,不會造成致命性的摔傷。但為了防止萬一,你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安撫寶寶 寶寶墜床後會哇哇大哭,可能是因為疼痛,但更多是因為害怕。媽媽可以的對寶寶
眼睛受鈍挫傷後,應根據損傷部位和病情作不同處理:眼臉挫傷對視力無影響時,如果是紅腫早期,可以先用冷水毛巾或冰塊冷敷,讓其周圍血管收縮,1—2口後可改為熱敷,以促進紅腫吸收;同時可口服——些抗生素藥。 眼
6歲以下的小兒,因大腦發育不健全,易發生抽風(驚厥),抽風時,全身或局部肌肉呈強直或陣發性痙攣狀,神志不清,眼球凝視,口唇青紫,口吐白沫等。抽風時間長,會損害大腦,也易發生窒息。發生抽風要迅速采取措施,找出原因及時治療。 2—
因為寶寶的生理均尚未發展完全,因此寶寶跟大人發生意外時的處理方式並不同,原則上寶寶若發生意外,應先行急救,再呼救。 A呼吸道(Airway):打開呼吸道並維持呼吸道暢通(如右圖:壓額抬下巴法)。 B呼吸(Breathing):檢查呼吸,
發生原因 常見寶寶窒息的情況有兩種,一種是吃到固體食物,另一種則是嗆到。如寶寶會因為在喝奶時忽然改變動作或是寶寶溢奶、嘔吐時嗆到,此時便有可能產生窒息。還有就是寶寶睡覺時姿勢不對,或是床上用具過於多、柔軟,寶寶臉部陷入其中無法呼吸而發生窒
有時大人們看到寶寶的可愛模樣,總會忍不住跟他玩,喜歡使勁搖晃寶寶,或者把寶寶拋起來再接住,寶寶看似很開心,殊不知這樣的舉動中隱藏著莫大的危機,很容易造成寶寶顱內出血。嬰兒的身體組織比較脆弱,在搖晃的過程中其頸部脊髓於腦部很容易因劇烈的震蕩而
寶寶在5~6個以後逐漸能夠用手抓東西了,而此時他們還沒有危險意識,好奇時總會把手邊能拿到的東西都往嘴裡送,如吃進彈珠、橡皮、硬幣、釘子、橡皮泥等等。寶寶極有可能因誤吞了小東西而阻塞食道或者氣管,從而出現嚴重的後果。各種各樣的異物竟然出現在寶
位於低處的插座對於寶寶來說,可謂是充滿了致命的吸引力呢!小小的插孔,吸引寶寶前去探索,但卻內藏數百瓦電力的危機,足以讓寶寶休克甚至喪命,應該要如何避免這種情形發生呢? 可能出現的症狀 觸電與燒燙傷的傷害有類似處,不過燒、燙傷傷害較表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