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中暑怎麼辦?
小兒中暑時,體溫增高可達40℃以上,皮膚干燥,面色潮紅,無汗,頭暈,口渴,惡心,嘔吐,煩躁,精神恍惚;有的因出汗過多而丟失大量鹽分而引起肌肉酸痛甚至痙攣;嚴重的可有抽風、昏迷、血壓下降、皮膚出血等。
為患兒降溫,是治療中暑最重要的方法。可因地制宜地用冷水、冰塊或酒精擦體,或用低於體溫3~5℃的溫水洗澡。或在患兒腋下、腹股溝放冰袋,給小兒進冷飲,爭取使體溫降至38℃以下。與此同時,應盡力設法降低室溫,如使用電扇,向地面潑水,室內放置大冰塊等。為補充患兒體內丟失的水、鹽,應該讓孩子多喝淡鹽水、茶水。中藥十滴水、人丹、藿香正氣片等,都是去暑良藥,可給患兒服用。重症者需送醫院急救。
防暑時應注意些什麼?
暑天氣溫高,空氣濕度大,給人體的體溫散失造成了困難。小兒新陳代謝旺盛,機體產熱量高,要求散失的熱量也相對多一些,因此,嬰幼兒比成人愛出汗。小兒神經系統發育尚不成熟,尤其是新生兒體溫調節功能更弱,夏季防暑保健十分重要。但是人們往往只注意了防暑,忽略了同樣重要的事情--防止小兒受涼。實際上,夏季小兒因受涼致病的確實不少見。小兒受涼後可引起腹痛、腹瀉、咳嗽、發燒甚至導致氣管炎、咽炎、扁桃體炎、喉炎、肺炎、和腸炎等病。孩子受涼常見的原因有:
由於降雨等原因,氣溫驟然下降,給孩子增減衣服不及時;洗澡時水溫過低,洗時過長或洗後未及時擦干、包裹;出汗時、洗澡後或睡眠中吹電風扇;穿衣過多造成小兒大汗淋漓又突然脫光而受涼;夜間睡眠不蓋被,造成腹部受寒而發生腹瀉。
![]() |
寶寶便秘怎麼辦 應對有方法
寶寶便秘的危害多 如果寶寶大便不暢,會導致糞便停留在腸道的時間過長。因糞便中含有酚類、胺類等有毒物質,腸道吸收毒素後會引起寶寶沒胃口、不想吃東西、舌苔厚、口臭等。 另外,長期便秘引起的腹痛、腹脹還可能影響寶 |
![]() |
秋季小兒腸胃炎頻發 家長可從3方面入手進行預防
近日,市民張女士2歲的女兒彤彤這幾天就生病了,又拉又吐的,折騰得夠嗆。剛開始她以為孩子感冒了,就給彤彤服用了感冒藥和止瀉藥,誰知症狀沒見好不說,彤彤這兩天還發燒了,嚇得她趕緊帶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