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在兒童發生意外時,會采用自己的一些方法來進行急救措施。有些方法是不恰當的,不但不能急救反而會讓寶寶更加痛苦。看看下文,您有沒有在寶寶發生意外時盲目的采用急救措施呢?
暑期是兒童意外事件的高發季節,據統計,我國每年大約有5萬名15歲以下的兒童死於意外傷害。
近日,專家指出,孩子發生意外後的第一現場施救非常重要,許多傳統的做法並不科學,而事實上,正確的急救措施操作起來非常簡單。
燙傷勿用醬油塗抹
解讀:由於孩子的皮膚比較稚嫩,免疫力又弱,一旦發生燙傷,程度會比成人嚴重,用醬油或牙膏塗抹燙傷部位,容易引起傷口感染。
正確措施:第一時間是讓孩子脫離熱源,將燙傷部位置於潔淨的涼水中沖淋15~20分鐘。如果燙傷在臉部,可用冷的濕毛巾冷敷,每隔1~2分鐘更換一次,也可在毛巾上放置冰塊,有利於減輕疼痛;同時可用寬松的衣物覆蓋在燙傷部位,以防止創面接觸外界而感染;如果燙傷嚴重應盡快送醫院處理。
吞入異物勿用手摳
解讀:3歲以內的孩子容易發生異物吞入而窒息,此時,如果讓孩子拼命喝水,或用手使勁摳吞入的異物,反而會加重堵塞。
正確措施:1歲以上的孩子如果意外吞入異物,應首先觀察孩子,如還能說話、呼吸或咳嗽,應引導他把梗塞物咳出;如果孩子無法說話,應立即用腹部推壓法急救。
具體方法:站在孩子後面,一手握拳,放在孩子肚臍上方、胸骨下方,讓孩子貼近救助者,然後快速向上、向內推壓孩子的腹部,連續推壓直至異物排出。對於1歲以內的孩子,如果發生窒息,應使用背部拍擊、胸部擠壓的急救方法。如果發現孩子已意識不清,應立即施行人工呼吸急救。此時,切忌馬上抱起孩子直奔醫院。
咬傷不應只消毒創面
解讀:孩子不幸被小動物咬傷,如果只用家用消毒藥水對傷口進行消毒、包扎,很容易造成繼發感染。
正確措施:讓孩子平靜下來的同時,用肥皂徹底清洗被咬傷的創面,然後冷敷局部。無論傷口看上去有多小,都應立即帶孩子去醫院診治,醫生會根據情況決定是否需要注射狂犬疫苗等。
催吐難以完全排出毒素
解讀:孩子一旦誤服有毒物品而發生中毒,用催吐的方法、給孩子喝雞蛋清或吃韭菜等,都無濟於事,因為,嘔吐無法完全排出體內毒素。
正確措施:用軟布包住手指,取出孩子口中殘留的毒物,同時讓孩子保持左側臥位,以延緩胃內容物的排空,並保持氣道通暢;對接觸毒物發生中毒的孩子,應立即用流動的水沖洗局部;對於已經吸入毒物的孩子,應立即帶孩子離開中毒現場;如果孩子已失去意識,可按窒息的急救措施進行救護。
觸電後勿拉電線或孩子
解讀:當孩子因誤拿接線板或充電器造成觸電後,如果下意識去拉觸電的孩子或是電線,不但救不了孩子,還可能會傷及大人。
正確措施:首先應迅速切斷電源,或用厚而干的衣服、木棒繞在孩子腳上推開孩子。當孩子脫離電源之後,盡快將孩子轉移到通風較好的地方,然後送醫院治療。
穿刺傷不可掉以輕心
解讀:如果孩子不小心被銳利的物品刺傷了,父母千萬不要因為創面不大而掉以輕心,因為穿刺傷有可能會造成嚴重後果。
正確措施:首先應盡快取出刺入皮膚的物品,同時用干淨的水沖洗傷口。孩子最近一次接種破傷風疫苗的時間如已超過5年以上,需帶孩子去醫院進行破傷風加強免疫治療;如果刺物不易取出,可用綁帶固定局部,以免活動後造成更大傷害,然後及時求助於醫生。
鼻出血勿拍擊額頭
解讀:孩子發生鼻出血後,傳統的做法是讓孩子仰頭或拍擊額頭,其實這樣做是很危險的。頭後仰會使鼻血通過咽喉、食道,直接流入胃裡;而拍擊額部會使孩子脆弱的血管受到震蕩,引起血管進一步破裂。
正確措施:用手指夾住孩子的鼻翼,向面部方向輕捏鼻子保持5分鐘,然後輕輕松開,以防再次出血,並讓孩子保持靜止至少30分鐘。
骨折後不可隨意搬動
解讀:骨折後不做固定就隨意移動或搬動孩子,會引起受傷部位進一步錯位。
正確措施:讓孩子選擇舒適的體位,在受傷處蓋上一層布,受傷後24~48小時內應每隔2~3小時用冰袋冷敷,但時間不要太長。此外,可用枕頭墊高患處,以減少血液聚集在傷處,緩解腫脹。然後對患肢作簡單固定,並及時送醫院進一步治療。
推薦閱讀:
狂犬疫苗打一針可以嗎?
寶寶嗆奶後如何急救?
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吃什麼食物好
乙肝疫苗的有效期是多久
2歲寶寶便秘可以每天喝蜂蜜水嗎?
![]() |
教寶寶安全進出5種“門”
進門、出門,對於成人來說,是再簡單不過的一件事了。但對於沒有判斷經驗的孩子來說,門,卻是一個事故高發的地方。每天進進出出的,也不知道要和門打多少次交道。而不同的門,防范的要點也不一樣—— |
![]() |
從寶寶的臉型可以看出寶寶的性格
1.圓臉 大家常將擁有小圓臉兒的孩子叫"小胖墩兒",他們模樣可愛。這種臉,肌肉厚實而渾圓,而這種孩子好相處,待人親切,與人交往的能力較強。這種臉型的孩子總是很樂觀,准確地說,他們看起來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