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外傷出血分幾類?失血有何表現?
出血種類:分為動脈出血、靜脈出血和毛細血管出血。動脈出血,呈噴射狀,一股一股的冒出鮮紅色的血液,危險性較大。靜脈出血血液緩慢外流,血色紫紅,危險性較小。毛細血管出血,血液象滲出的水珠,多能自己凝固止血,危險性最小。
失血表現:人體的血量為體重的7~8%,失血量達總血量的20%以上時,傷員就會發生休克,表現為面色蒼白,冷汗淋漓,手腳發涼,呼吸急迫,心慌氣短,繼而脈搏細而弱,以至摸不到,血壓急劇下降,以至測不出。失血量達40%時,就有生命危險。
小兒外傷出血的止血方法有哪些?
1、手壓止血法
主要用於動脈止血時。是一種迅速而有效的臨時止血法。方法是在出血處的近心端(一般在傷口上方),根據出血部位和大小,用手掌或手指壓在有關的動脈上,使動脈在手與骨之間壓癟,以阻斷血流而達到止血目的。止血的動作要快、准確、壓力適當。熟練地掌握全身主要動脈的指壓點,是做好手壓止血的關鍵。
頭面部出血者,壓迫耳前面跳動的颞淺動脈,用手指正對下颌關節向骨面壓迫。
枕後出血者,用手指壓迫耳後面乳突附近搏動的枕動脈。
頭面頸三部均有出血者,可壓迫一側頸下部的頸總動脈,用拇指向頸椎橫突處壓迫。絕對禁止同時壓迫兩側頸總動脈,以免引起大腦缺氧而昏迷。
上臂出血者,可壓迫腋下的腋動脈,用四指向肩部壓迫。
前臂出血者,用四指壓迫上臂內側的肱動脈。
手掌出血者,術者用手掌握住患者手腕背面,使拇指和四指分別壓迫住手腕兩側的桡動脈和尺動脈。
手指出血者,如果是一指,術者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傷指兩側面。如果多指出血,可用拇指壓在患手的掌上,其他手指放在患手背部壓迫掌動脈弓。
大腿部出血,壓迫大腿根部內側的股動脈,用手掌壓住搏動處。
足背部出血,可用雙手拇指分別按壓內踝後面的胫動脈和足背皮皺中點的足背動脈。
2、加壓包扎止血法
是急救時最常見的止血方法,適用於小動脈、小靜脈或毛細血管出血者。用消毒紗布、繃帶或干淨的手巾、衣物等蓋在傷面上,扎緊即可。對於出血較快,僅靠紗布、手巾不能達到止血目的時,可用紗布手巾保護傷口清潔,然後再用紗布墊或棉墊等較厚軟物加蓋,最後用繃帶、三角巾或布條扎緊,這樣壓力較大,止血效果好。
對於小面積外傷滲血,可用創可貼、止血膠布直接包扎止血。
3、加墊屈肢包扎止血法
用於四肢膝肘以下部位的動靜脈出血時,而沒有骨折和關節損傷者。方法是在膝或肘窩處放一紗布卷或棉墊,然後使關節盡量彎曲、夾緊,再用三角巾、繃帶或布條將彎曲肢體縛緊、固定。從而壓迫膝、肘窩處的大血管,以達到止血目的。
4、填塞止血法
對於腹股溝部、腋部、肩部等傷口,由於位置較深,不能用加壓包扎或止血帶止血時,可用填塞止血法。方法是:用無菌敷料(條件不具備,可用干淨布、棉花代替)填塞在傷口內再加包扎。
用填塞止血法止血後,如無徹底止血准備就不可輕率地再將填塞物取除,以免發生大出血。應在送醫院做好充分手術准備的條件下,才可取除填塞物,進行清創處理。
5、止血帶止血法
止血帶是往日廣泛使用於肢體止血工具。目前由於血管外科的進步,已逐漸減少使用。因為使用止血帶以後組織缺血,對血管的修復成功率影響很大。一般認為只能在使用上述各項止血方法不能奏效時,才可考慮用止血帶。無論采用哪種止血法,都是臨時的急救措施,止血後應迅速送到有條件的醫院進一步處理。
![]() |
兒童春季感冒咳嗽怎麼辦
我們知道,兒童春季感冒咳嗽並非都是上火所致,中醫認為,小兒咳嗽有外感咳嗽和內傷咳嗽之分,外感咳嗽是由感受外邪,肺失清肅所致;內傷咳嗽是由於小孩體質虛弱,肺脾受損所致。因此,治療上應分辨病因病理,風寒者宜疏風散寒 |
![]() |
如何應對孩子的成長煩惱
有人說孩子的心靈是最純淨的,孩子天真善良,整個人很單純,不像大人們一樣,心思復雜,孩子的心靈比白紙還要線潔,沒有任何的污垢和雜質。但是孩子的心靈也是脆弱的,當他們的美好願景與現實發生矛盾時,就會有煩惱。成長煩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