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常有一些補身體的偏方,例如黃芪加枸杞子、西洋參加珠貝、高麗參炖瘦肉等等,有些人吃了越補越好,有的人則越補越虛弱,這其中的差別在哪裡?在於有沒有“對症下藥”!
基本上,要用什麼食療補藥之前、要先了解自己的體質,臨床上,常見的過敏體質有:
一、脾胃兩虛
這一類的小孩常常是瘦巴巴的、胃口差,吃個飯要吃一兩個小時,身體的發育落後其它小孩,大便往往呈現便秘或不成形的症狀,這一類型的小孩可以用四神湯食療來恢復體質,或者自己在家裡用山藥15克、薏苡仁15克、人參5克、蓮子15克、黃芪30克連同白米150克,加入適量的水煮成粥,既可增進食欲又可快速補充體力。
二、陽虛體質
整天容易疲勞、四肢容易冰冷、大便常常不成型、小便多而且顏色淡、面色較蒼白、怕冷且喜歡喝熱水,舌苔多白潤且舌質偏淡、脈象多遲弱,這類型的小孩可以用五味子10克、人參10克、麥門冬10克、當歸10克、黃芪30克,連同150克羊肉,加入適量水、蔥及姜,炖服喝湯食肉即可。
三、陰虛
除了容易打噴嚏、過敏之外,常常坐不注心煩口干、失眠、喜歡喝水,四肢溫熱、大便常便秘,舌苔多呈黃色、脈象浮數,可以用一些滋陰的食療來改善,例如荷葉15克、枸杞15克、黃芪15克、生地15克、當歸10克連同蓮藕200克,加水適量炖服即可。
四、氣虛
經常感冒,感冒都需要一陣子才會痊愈,平時聲音不宏亮、不喜歡說話、說話的尾音低沉且常常聽不到、每次生病都會拖上一陣子,舌苔少、脈象無力,這種氣虛的體質可以用一些滋補中藥材來調理,例如:黃芪50克、白術20克、防風20克、蓮子50克,連同豬瘦肉200克,共同炖服,食湯即可,每周吃一次即可。
五、血虛
容易氣喘、面色蒼白、平時容易頭暈目眩、爬個樓梯會喘,四肢容易冰冷,脈象沈弱無力,這種供血不足的症狀可以用黃芪30克、人參5克、當歸15克、川芎10克、鹿茸10克,連同烏骨雞半只,加水炖熟,喝湯即可。
六、肝火盛
臨床症狀除了清晨容易打噴嚏之外,還伴有口干、口苦、胸悶、容易長青春痘,時常發脾氣、睡眠質量不佳、容易多夢,這種症狀並也不適合隨意吃補藥,平時可以用用杏仁(打碎)10克、菊花5克、蒼耳子5克,小火煮3~5分鐘,待溫涼後服用即可。
有的人經醫師調養是“漸入佳境”,有的人則是“越補越虛弱”,其中的差別就在自己的心態,如果態度客觀、正確使用中藥,不要一味地使用黃芪、當歸、人參等補藥,應根據身體狀況而用藥,那麼,過敏性疾病才有機會跟您說再見,不是嗎?
![]() |
致寶媽:內向孩子,你該這樣做
1、學會傾聽 爸爸媽媽們是孩子們最親近的人,內向的孩子不愛和外人多交流,但是對於爸爸媽媽,他們還是樂於傾訴的。所以,爸爸媽媽們首先要學會做一個傾聽者,學會和孩子多交流,多花一些心思在孩子的身上。您可以每天固定 |
![]() |
寶寶食譜之寶寶調補中醫膳食食譜
中醫膳食調補 姜汁糯米粥 材料:糯米150~200克,生姜50~100克,蔥10根 制作 1先將糯米煮成稀粥 2加入切成片狀的生姜、蔥,再用文火煮五分鐘 3加入適量鹽、米醋即可,趁溫熱時服之。 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