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敗血症

    概述 
    新生兒敗血症是指致病菌進入血液生長繁殖,產生毒素而造成全身性細菌感染。有時在體內產生多發病源,形成嚴重病症。由於症狀隱敝,又缺乏快速特異的診斷方法,給早期診斷造成困難,嚴重威脅著新生兒的健康和生命。 本症發病率在足月兒和早產兒中分別占活產嬰兒的0.1%和0。4%。使用抗生素治療後,近年來病死率有所下降,但發病率卻下降甚少,約有1 ̄5%。新生兒免疫功能低下,臍部未愈合,皮膚粘膜薄嫩易破損感染。由於新生兒對炎症局限能力弱,感染容易擴散,所以易發展為敗血症。早期表現為不吃奶,哭聲減弱,發熱或體溫不升,嚴重者出現貧血、黃疸、皮膚出血、腹脹甚至抽搐,治療及時可避免病症加重。隨著新的有效抗生素增加,治療技術的提高,新生兒敗血症死亡率逐年下降 
    臨床表現 
    1.早產兒表現為厭食、拒奶、虛弱,面色蒼白、口周發绀、體重不增,體溫不恆定,可發熱、正常或不升。 2.足月兒多表現發熱,精神反應差,吃奶不好,煩躁不安,皮膚發花。 3.重症患兒出現不規則體溫,甚至高熱,有明顯中毒症狀,面色蒼白,發青或發灰,黃疸加重,可發生高膽紅素血症。常伴發肺炎、腹脹、嘔吐、腹瀉、抽搐或肺出血、DIC而死亡。 
    診斷依據 
    1.病史:孕母有發熱感染史,或分娩中有羊水早破、羊水混濁、惡臭,產程延長,不潔斷臍史,嬰兒皮膚粘膜有破損或有臍部感染。 2.臨床表現:感染中毒症狀,體溫升高或不升,精神差,吃奶減少,面色青灰,黃疸,腹脹,體重不增,肝脾腫大,皮膚出血點,局部化膿源或轉移性化膿病源。 3.血像白細胞數增加或減少,中性粒細胞增加,核左移,可見中毒顆粒,貧血及血小板減少。4.血或感染源細菌培養可陽性。 5.血清膽紅素增高。 
    治療原則 
    1.抗生素治療。 2.支援療法。 3.對症治療。 4.病源處理。 
    用藥原則 
    1.病程早期、輕型病例,且未經治療者選用青酶素、氨芐青酶素、新青酶素Ⅱ、先鋒酶素Ⅴ ̄Ⅵ。 2.病情危重,且經治療效果差者選用先鋒必、西力欣、菌必治、復達欣等抗生素。並加強支援療法,如靜脈用丙種球蛋白、輸血漿、新鮮血等。 3.如並發休克、DIC加用多巴胺、肝素等治療。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如何選擇質量過關的奶瓶

如何選擇質量過關的奶瓶  在選擇奶瓶時,材質、質量均非常重要,媽媽盡量到大的超市或母嬰專門店購買,並選擇大品牌、有悠久歷史的產品,這樣更放心。  對人工喂養和混合喂養來說,選擇合適的奶瓶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奶瓶

冬天泡溫泉會對寶寶有益嗎?

冬日裡,家長喜歡帶著孩子去泡溫泉,不過從目前的水質環境、寶寶的體質來看,不建議家長帶著年齡太小的寶寶泡溫泉。因為孩子的體質和大人的體質有著明顯的差別,對水質、溫度都有一定的要求。  案例:  我家的寶寶一歲零三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