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1999年規定:收縮壓≤130毫米汞柱,舒張壓≤85毫米汞柱為正常血壓;收縮壓在130~139毫米汞柱,舒張壓在86~89毫米汞柱為血壓偏高;收縮壓≥140毫米汞柱,舒張壓≥90毫米汞柱為高血壓:收縮壓<90毫米汞柱則為低血壓。臨床發現,不少病人只重視高血壓的治療但不重視低血壓的防治,這是非常錯誤的。有經驗的醫師常說一句話“高血壓不怕,低血壓危險”。正是這個道理。
(1)立性低血壓:臥床時血壓正常或增高,站立時收縮壓比平臥時降低30毫米汞柱,低血壓的診斷就可成立。血壓降低原因是由於站立時,身體受地心引力,有300~800毫升血液淤積在腹腔和下肢。正常人自主神經會自動調節,當血壓低時,血管會收縮以保持血壓在正常范圍。患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或是血管舒縮功能障礙者。就可出現回心血量和心髒博出血量減少,血壓下降,以致腦缺血的症狀。見於:①一過性直立性低血壓:常見於體質虛弱的青年人或老年人,與機體對體位改變的調節反應遲鈍有關。常在疲勞過度、睡眠不足、妊娠或服用降壓藥時發作。而平臥後迅速恢復。②糖尿病低血壓:由於服用降糖藥過量引起不自覺的低血糖性低血壓。或者久病體弱,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等原因導致血管舒縮功能障礙。常與臥位高血壓、站立低血壓和舒張壓過低(>60毫米汞柱)三症同時發生。除慎用降壓藥外,還需穿著緊身褲、打彈性繃帶和吃鹹飯、多飲水等。
(2)體質性低血壓:常見於身體瘦小、軟弱無力的女性青年,常有家族遺傳史。
(3)腎病性低血壓:由於腎上腺皮質受到結核病等原因的破壞,引起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常伴有皮膚和口腔黏膜色素沉著、全身無力、消瘦、低血糖等表現。
(4)藥物性低血壓:使用了抑制血管運動中樞的藥物,如:安定藥、安眠藥、抗抑郁藥;或使用對抗自主神經的藥物,如:胍乙啶、肼苯達嗪、美加明;或使用了治療心絞痛的藥物,如:硝酸甘油、魯南欣康、消心痛;或使用了治療高血壓藥物,如:硝苯地平、異博定;或使用了抗心律失常藥物,如:心得安、奎尼丁、倍他樂克等。
(5)甲狀腺功能減低性低血壓:患者常伴有顏面浮腫、表情淡漠、皮膚干燥、怕冷、少吃、少喝和心動過緩。
![]() |
哪些因素會誘發小兒便秘呢
引發小兒便秘的原因: 1.器質性受阻。腸管內發生狹窄或腸管外受到壓迫時,如腸管良性和惡性腫瘤、慢性炎症所引起的腸腔狹窄變小、巨結腸症引起的直腸痙攣狹窄、手術後並發的腸粘連、部分性腸梗阻等,或腹腔內巨大腫瘤,如 |
![]() |
止瀉藥不宜在腹瀉早期使用
長時間腹瀉,機體會丟失大量的水分和大量的電解質,如鈉、鉀、鎂等,導致電解質紊亂,甚至出現酸鹼平衡失調。故此,為了孩子們的健康著想,我們應盡一切努力做好預防和應對措施,鑒此,以下這幾點是必須要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