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便便象水一樣,很稀怎麼辦?如何治療寶寶的腹瀉?如何區別對待寶寶不同的腹瀉程度呢?總之,寶寶腹瀉最好要分清原因再進行處理。
●孩子腹瀉頻繁
早送醫院
生理性腹瀉多見於純母乳喂養的小兒或更換奶粉時,只要照顧得當就會好轉。
但如果是病理性腹瀉,家長一定要注意觀察並記錄大便次數、性狀、顏色及量的變化。
如果寶寶出現水樣便且次數頻繁、口渴、尿量明顯減少等症狀,應帶寶寶到醫院做進一步治療。
醫學專家指出,由於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脫水及電解質酸鹼平衡紊亂,嚴重的可危及生命,所以預防和糾正脫水非常重要。
專家介紹,如果只是輕度脫水,如哭有眼淚,口渴和尿量減少不明顯,則可在家自己護理。
用炒過的大米熬湯之後,取500ml的米湯水加上半啤酒蓋的鹽,少量多次喂給孩子吃,一次幾湯匙即可,以預防和糾正脫水。
若嘔吐頻繁,大便次數和量較多,伴尿量明顯減少,皮膚彈性下降,四肢發涼,則已至中重度脫水,應盡快靜脈補液。
●小兒生理性腹瀉
無須治療
一般來講,小兒生理性腹瀉常見於5個月以下的小兒,以母乳喂養兒多見。
這些孩子外表上看有些虛胖,皮膚上還有濕疹,孩子的大便次數較多,一般一天2~4次,黃色、稀糊狀,但食欲好,無嘔吐及其他症狀。經測試發現,孩子的生長發育不受影響。
隨著按月齡添加相應輔食,孩子的大便次數即可減少,待一周歲後,大便次數就可減少到正常的一日一次;如在正常便次基礎上,突然增多或糞便性質改變,影響了小兒的精神、食欲等,才應考慮為病理性腹瀉,需看醫生。
很多家長由於過度緊張,在生理性腹瀉時給孩子亂用抗菌素等藥物,這樣很容易引起腸道菌群失調,反而會導致病理性的腹瀉。
所以,在發現孩子有異常情況的時候,一定不能自己想當然地給孩子治療。
專家叮囑:“如果不方便帶孩子來醫院,可以自己收集孩子的糞便到醫院來化驗。然後在醫生的指導下采取相應的措施。”
![]() |
兒童最需要的營養都有哪些
現在很多青少年對於很多的營養品都是不陌生的,很多補品廣告也是很多的,很多家長在選擇的時候也總是不能選擇最合適的,有的時候我們的選擇是回出現問題的,所以我們就要知道我們的孩子的營養要哪些? 能夠有助於青少年健康 |
![]() |
預防接種後多久產生免疫力
預防接種後人體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產生免疫力。這段時間在醫學上稱為誘導期。誘導期時間的長短取決於生物制品的種類、接種次數、接種途徑以及身體的健康狀況等。一般來說,初次接種的誘導期長,約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