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腹瀉是多由飲食不當或腸道內、外感染所引起的一種消化道功能紊亂綜合症,多發生在2歲以下嬰兒。嬰兒喂食母乳時,正常每天大便次數會比喂食牛奶多一至二次,為黃綠色糊便;而喂食牛奶者,則為黃色成形便。腹瀉則是指糞便中水分增加,且大便成分變質而言。
一般而言,腹瀉時大便的次數會增加、水分增加、大便顏色變成綠色、氣酸臭。
主要症狀有:
1、輕症,可能伴隨著輕微發燒或嘔吐。糞便呈黃綠色,帶粘液且呈蛋花湯樣,並伴有輕微腹脹,腸鳴音亢進。
2、中度腹瀉,稀水便、氣味酸且臭,可能中度發燒。
3、重症,每天大便八至十五次,呈水樣、量多,有酸臭味,煩躁、嗜睡、萎靡,甚至昏迷、驚厥,血絲黏液便,前囟門凹陷,皮膚及嘴唇干燥等。
4、部分患者可出現明顯脫水、酸中毒、電解質紊亂,如低鉀或低鎂等。
嬰兒拉肚子的原因
造成拉肚子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由於感染引起腸胃炎、吃入不潔的食物和水、奶瓶消毒不當、牛奶濃度不對、飲食過量或精神緊張等等。一歲以內的嬰兒腹瀉發病率很高,這是因為嬰兒消化功能不成熟,發育又快,所需熱量和營養物質多,一旦喂養或護理不當,就容易發生腹瀉。 常見的腹瀉原因有,或次數過多,加重了胃腸道的負擔;喂的質量不當,使食物不能完全被消化;或喂養不定時,胃腸道不能形成定時分泌消化液的條件反射,使機體消化功能降低;還有母親喂養期間盡量避免吃涼的食物等。總之,不合理的喂養時嬰兒腹瀉的主要原因。另外,當小兒著涼,患感冒、肺炎等疾病時,也可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亂而發生腹瀉。如果腹瀉嚴重,伴有嘔吐發燒、眼窩凹陷、口渴、口唇發干、尿少,就說明已經引起脫水了,應該去醫院輸液治療。為防止脫水,應在腹瀉次數較多時,食量減少飲食,甚至禁食,使胃腸道得到休息。同時口服補液鹽或自配糖煙水、鹽米湯,少量多次,以防止脫水發生。患腹瀉的孩子要注意腹部保暖,以減少腸蠕動,可以用毛巾裹腹部或熱水袋熱敷腹部,同時讓嬰兒多休息。排便後可用溫水清洗臀部,防止臀紅發生。
![]() |
寶寶好性格的九個方面
寶寶好性格不完全是天生的喔,掌握一些規律,正確運用一些方法,保證你能夠有一個令自己滿意的好孩子。 1)社交能力 留意什麼: 不管動作多麼突然,當你的孩子被任何人抱起時都會笑和發出叫聲麼?又或者他看上去天生 |
![]() |
家長急救孩子知多少
兒童時代的意外事故並不是罕見的。由於不少意外發生得太快太突然,孩子病情的變化又比大人快得多,凶險莫測,常常等不到送醫院,就必須在發生意外的現場先作必要的應急處理,甚至是采取救命的措施,因此,學會家庭急救的一些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