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天中午,區人民醫院行政樓的保安師傅聽到樓外幾聲急促的“救命”聲,跑出來一看,是一名年輕媽媽抱著一位一周歲左右的孩子,孩子病恹恹的,渾身軟趴趴的。保安師傅趕緊將他們帶到急診搶救室。在去往搶救室的路上,孩子突然開始抽搐,四肢不停抖動,雙目凝視,牙關緊閉,對大人的呼喚沒有回應,急得這位媽媽直掉淚。送到搶救室後,急診醫務人員快速把孩子安置於搶救床上,第一時間通知兒科值班醫生,把孩子頭偏向一側,將壓舌板置於臼齒之間……所幸孩子抽搐持續短暫,停止抽搐後口唇紅潤無紫绀,連接心電監護顯示生命體征平穩。為了防止孩子再次抽搐,醫生給予止痙治療。
當時接診的急診科護士吳燕告訴記者,他們詢問後得知,孩子14個月大,此前接連腹瀉了4天。“引起抽搐的原因一般有3種,發熱、癫痫病或者是電解質紊亂。根據家屬的描述,我們猜測孩子很有可能是腹瀉引起了電解質紊亂。”吳燕說,抽血化驗結果出來後,孩子低鈣、低鉀,電解質紊亂,與猜測吻合。經過補液抗炎治療,患兒精神狀況明顯改善,不再哭鬧,於次日病情轉穩後出院。安全起見,醫生建議家長最好到上級醫院查一下腦電圖,排除癫痫病的可能。
區人民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馮碧紅表示,腹瀉引起脫水、電解質紊亂的情況還是比較常見的,像這個孩子一樣,引起的抽搐的,算是比較嚴重了。
那麼,孩子一旦出現腹瀉,家長該怎麼處理呢?“如果孩子一天的大便次數和量明顯多於平時,且大便性狀發生改變,變得很稀或者水樣,就要重視了。”馮碧紅說,小兒腹瀉雖然常見,但家長切不可掉以輕心,要學會觀察孩子的症狀。孩子腹瀉後精神差,小便少,沒胃口,或者大便為粘液血便、膿血便或米泔水樣的,必須立刻帶孩子上醫院診治。如果精神好,胃口也沒有影響,小便量和平常差不多,大便為蛋花湯樣的,可以暫在家觀察,但要警惕孩子是否出現脫水症狀。脫水,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孩子哭起來沒有眼淚或者眼淚很少,嘴唇干,尿量減少,如果是一歲半以內囟門沒閉合的孩子,囟門凹陷也是其中一個脫水症狀。
“孩子一旦腹瀉超過3天,即使孩子一般情況尚好,也建議家長帶孩子來趟醫院,順便將孩子一個小時以內的大便帶到醫院來進行化驗,查清腹瀉的原因。”馮碧紅提醒說。
![]() |
孩子換牙期,護齒很重要!
兒童從6歲左右起,恆牙開始萌出,乳牙開始替換,至12歲左右替換完畢。這一階段,兒童的口腔內既有乳牙又有恆牙,通常稱為替牙期,這是颌骨和牙弓主要的發育生長期,也是建立恆牙咬合關系的關鍵時期,此時的口腔預防保健直接 |
![]() |
寶骨折了,這樣的急救法醫生都點贊
寶這成長過程,真心是一路打怪啊,這一次遇到的是什麼怪呢? 骨折怪。 小兒骨折,也是寶日常生活和運動當中常見的突發狀況,之所以稱它為“怪”,是有原因滴: 相對於我們成人,寶的骨骼還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