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常見疾病 >> 小兒消化科 >> 小兒腹瀉 >> 關於腹瀉 >> 小兒腹瀉的中醫療法

小兒腹瀉的中醫療法

  小兒腹瀉是各種原因引起的以腹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胃腸道功能紊亂綜合證,多發於夏秋季節,有時也稱秋季腹瀉。根據病因不同,本病又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種。前者是由細菌、病毒、霉菌及寄生蟲感染引起,大便鏡檢查有較多的白細胞或紅細胞。後者多見於嬰幼兒,常有喂養不當的病史,大便中含有不消化飲食物、脂肪球,或糞糖原陽性。臨床分為輕、中、重三型,重型患兒,每天腹瀉10次以上,伴有明顯的脫水及電解質紊亂的表現,須住院治療。中醫學稱為“洩瀉”。

  診斷要點:

  大便稀薄或水樣便,排便次數增多,周歲以內每天5次以上,2周歲以上每天多於3次,即可診斷本病。

  西藥治療:

  感染性腹瀉應積極控制感染,可選用黃連素5~10毫克/公斤/日或新諾明50毫克/公斤/日,口服。

  中藥治療:

  1、傷食型表現:腹脹腹痛,瀉前哭鬧,瀉後痛減,大便臭氣很重,矢氣較多,口臭納呆,常伴嘔吐。舌苔厚膩,脈滑。

  中成藥:

  ①保和丸,每次3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②兒滯靈沖劑,每次5克,每日2次,溫開水沖服。

  食療:

  ①萊菔子9克,雞內金6克,淮山藥、白糖各適量。將萊菔子、雞內金水煎取汁,去藥渣。將山藥研粉,與藥汁一起煮粥,調入白糖服食。連服3~5天。

小兒腹瀉的中醫療法

  ②鮮胡蘿卜2個,炒山楂15克,紅糖適量。水煎服,每天1劑,分數次服用,連服2~3天。

  2、風寒型表現:大便稀溏,色淡多沫,臭氣輕,腸鳴腹痛,或伴發熱、鼻塞、流清涕。舌苔白滑,脈浮。

  中成藥:

  ①藿香正氣丸,每次2~3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②暑濕感冒沖劑,每次5~10克,每日3次,開水沖服。

  食療:

  ①防風3~5克,藿香2~3克,蔥白2莖,白蔻1克。加水共煎,沸後10分鐘,取汁去渣。另用粳米30克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藥汁,煮成稀粥服食。每天分2次服完,連服3天。

  ②藿香5克,白蔻15克,生姜2片,水煎沸後10分鐘,取汁代茶飲,或加紅糖調味服。

  3、濕熱型表現:發熱或不發熱,大便如水樣,內有不消化食物,色綠或黃,或有少許粘液,每天十余次,肛門灼熱,小便量少色黃。舌紅苔黃膩,指紋紫。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小兒偏頭痛的中醫療法

偏頭痛在6~12歲的兒童中發病率約為2%~5%。但是,小兒偏頭痛常常被誤診。  如果小兒有反復發作性頭痛,間隙期完全正常,符合以下標准中至少3項者,即可診斷為偏頭痛:  (1)一側頭痛;  (2)頭痛為搏動性;

現代男孩遭遇的心理危機

對“男孩危機”現象,兒童教育研究專家孫雲曉是最早最權威的研究者,他的《拯救男孩》一書,含有“女強男弱”現象的深度闡釋。7月22日,“身心”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