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常見疾病 >> 小兒消化科 >> 小兒腹瀉 >> 關於腹瀉 >> 小兒特殊腹瀉 中醫治療

小兒特殊腹瀉 中醫治療

  小兒脂肪瀉

  小兒脂肪瀉病因很多,如胰腺功能不全等均可引起。表現為糞便量增多,多臭味,灰白色,含有脂肪,腹部膨大,由於腸內存有不消化物質,且腸肌軟弱,積存氣體所致,小兒多身體瘦小。中醫認為,這是由小兒脾胃嬌弱,脾氣不能運化谷物,飲食隨濁物而下所致。本病治療,以健脾利濕為基本方法。

  藥用蒼術7克、防風7克、羌活7克、升麻5克、柴胡5克、建曲6克(包煎)、麥芽6克、澤瀉6克、豬苓6克、炙甘草3克、陳皮3克、炙雞金9克、焦楂曲各30克,水煎服。腹瀉甚者加诃子6克、赤石脂5克;腹脹者加槟榔5克。臨床3~5劑可愈。

  霉菌性腹瀉

  霉菌性腹瀉常由機體抵抗力低下以及長期口服多種廣譜抗生素,導致腸道菌群失調,或過用激素而致。腹瀉次數每日3~10余次不等。有時大便呈豆腐渣狀、綠色,嚴重者造成腸黏膜潰瘍而成血性大便。治療除停用抗生素和激素之外,以扶脾止瀉為治則。

  藥用山藥30克、扁豆20克、澤瀉10克、黃連10克、金銀花9克、柴胡9克,焦楂曲各30克,水煎濃汁80毫升,分3次服,一日服完,平均4~5天治愈。

  小兒“腳氣型”洩瀉

小兒特殊腹瀉 中醫治療

  腳氣病是一種維生素b1缺乏性疾病。患者早期表現為胃納欠佳,腹部不適,易疲勞、煩躁、失眠,記憶力減退,體重下降。繼則可有以肢端麻木、感覺異常、站立困難等為主要表現的多發性周圍神經炎、腳氣性心髒病和腳氣性精神病。乳母若缺少維生素b1,嬰兒飲乳即瀉。

  “腳氣型”洩瀉特點,嬰兒出生後不久即開始洩瀉,便色青,夾有奶塊,次數頻多,5~6個月的嬰兒,洩瀉已有4~5個月病史,小便如常,飲食尚可,無脫水現象,但面目神萎,煩躁不安,或眼皮下垂,甚至抽搐而驚,使用一般中西藥治療效果不顯,反復不止。如停哺母乳,往往腹瀉即止,若繼續哺乳,即復發洩瀉。

  治療應停乳,用牛奶或奶粉喂養。先消積化滯,兼益脾胃,後平肝理脾。

  藥用炮姜2克、山楂肉炭9克、炒麥芽9克、焦白術6克、陳皮3克、甘草24克、木香2克、黨參5克,共研極細末,每次口服1~3克,一日3次。藥後大便成形,次數減少。再進行平肝理脾治療:白芍5克、白術5克、陳皮5克、防風3克,水煎服,一日1劑,一般2~4劑基本治愈。

  濕疹型洩瀉

  嬰幼兒頭面奶癬干涸,便發腹瀉。次數增多,質黏色青,腹脹納減,舌苔白膩,病程纏綿,而精神如常。此種洩瀉即為“濕疹瀉”,臨床較為常見。有人將此病症比喻為“翹翹板”,言其奶癬、洩瀉二者交替出現,此起彼伏,經久不愈,治療頗為困難。如任其自然,多至3~4歲方趨康復。其治療主要抓住一“濕”字,利濕則安。治療以疏運脾胃、清腸化濕為主治則。

  藥用白術7克、川樸5克、地榆炭7克、木香5克、苡仁7克、大腹皮7克、馬齒苋7克、車前子7克、麥芽7克。濕熱明顯者加淡芩3克、川連2克;奶癬作癢者加白藓皮5克、地膚子3克、蟬衣3克。臨床應用多年,療效顯著。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急!幼兒氣管異物拿不出

異物落入氣管後,最突出的症狀是劇烈的刺激性嗆咳,由於氣管或支氣管被異物部分阻塞或全部阻塞,出現氣急憋氣,也可因一側的支氣管阻塞,而另一側吸入空氣較多,形成肺氣腫,較大的或稜角小的異物(如大棗)可把大氣管阻塞,短

小兒便秘也應當予以重視

如果嬰兒3-4天大便一次大便又硬又干,造成排便困難,因而排便時嬰兒哭鬧不安,有時干硬的大便會將肛門周圍的黏膜擦破而出血,這種情況就可算是便秘。因為大便時的痛苦,使嬰兒不敢再大便,致使糞便停留在腸道時間過長,將水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