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常見疾病 >> 小兒消化科 >> 小兒便秘 >> 關於便秘 >> 寶寶便秘怎麼辦

寶寶便秘怎麼辦

  便秘雖不是什麼大病,但危害卻不小。便秘不僅會使有毒物質長時間滯留在體內,損害肝、腎,還可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導致肥胖、脂肪肝等疾患。最嚴重的是,長期便秘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因此,家長對寶寶的便秘一定要加以重視。

  然而,很多家長分不清寶寶是否真患有便秘。如何區分真假便秘,讓臨床營養師來為家長朋友們出謀劃策。

  嬰兒便秘,是一種常見症狀,出現大便干硬,排便時間相隔較長。一般單純性便秘多因結腸吸收水分電解質增多引起。嬰幼兒患便秘的原因,除患有器質性病變(巨結腸、腸息肉等)外,大都由於飲食結構不合理,平時飲水少,或者沒有養成按時排便的習慣所致。對患有先天性巨結腸、肛裂、痔瘡等肛腸疾病的,應進行積極治療。

寶寶便秘怎麼辦

  1.真假便秘

  寶寶是否便秘,不能只憑排便頻率為標准,而是要對寶寶大便的質和量進行總體觀察,並且要看對寶寶的健康狀況有無影響。每個寶寶的身體狀況及飲食結構不同,因而每日正常排便次數也是有差別的。例如,完全食母乳的寶寶每日排便次數可能較多,用牛奶及其他代乳品喂養的寶寶則可能每日排便1次或2~3日1次,當然有時候幾天才大便一次。只要性狀及量均正常,寶寶又無其他不適,就是正常的。

  如果寶寶出現以下情況,那就要考慮寶寶是不是出現便秘了:

  (1)大便量少、干燥;

  (2)大便難於排出,排便時有寶寶有痛感,或表情痛苦;

  (3)寶寶腹部脹滿、疼痛;

  (4)食欲減退。

  2.預防便秘

  (1)合理搭配飲食

  對6個月以內小嬰兒,提倡純母乳喂養。對於純母乳喂養的孩子,由於母乳中含有棕榈酸、低聚糖及較多的益生菌,較少發生便秘。但乳母要合理膳食,適量增加含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保證攝入足夠的蔬菜、水果及適量的粗糧攝入,並注意少鹽清淡飲食,減少太油、太甜、太甜的食物攝入,最好不吃辣及重調料口味的食物,母乳也要有一定的運動量,養成按時排便的習慣。

  6個月以後的寶寶逐漸增加含有膳食纖維的食物的攝取,包括蔬菜、水果,必要時使用益生菌來調理胃腸的功能,1歲以上的孩子還可以適量喝點小米等雜糧粥或酸奶。

  (2)保證飲水充足

  6個月以內的寶寶,一般情況不需要添加任何食物,包括水。配方奶喂養的寶寶,因配方奶中棕榈酸不容易被水解吸收,酪蛋白高,鈣是母乳的3倍,導致大便干硬,容易發生便秘。則在兩頓奶之間適量喂點白開水,奶量與水的比例為100:15,夏季可以適量增加,但不能影響奶量,也不能為了預防寶寶便秘而隨便稀釋奶液。6-12個月以上添加輔食,注意補充水分,約120ml/天。1歲以後逐漸增加水量的補充。

  (3)保證寶寶的運動量

  運動量不夠有時也容易導致排便不暢。因此,要保證寶寶每日有一定的活動量。對於還不能獨立行走、爬行的小寶寶,可在家長看護下讓孩子爬爬。同時,可在保健醫生或相關書籍的指導給寶寶做做簡單的健身操,活動小手小腳,或適當揉揉他的小肚子,而不要長時間把寶寶獨自放在搖籃裡或靜止性抱著。對於小嬰兒,適量的哭也是一種運動。

  (4)給寶寶腹部按摩

  給寶寶腹部按摩,對寶寶的便秘治療起到輔助作用。每天堅持睡覺前在寶寶的小肚肚上輕輕揉搓。手掌向下,平放在寶寶臍部,按順時針方向輕輕推揉。這不僅可以加快寶寶腸道蠕動進而促進排便,並且有助於促進寶寶消化。

  (5)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不按時排便是導致許多孩子便秘的原因之一。一般3個月以上的寶寶便可開始訓練。清晨喂奶後由成人兩手扶持,或坐盆或坐多功能便座,連續按時進行,一個月後便可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寶寶便秘怎麼辦

  3.便秘期寶寶吃什麼能改善?

  患有便秘的乳母,首先要糾正便秘,通過調理飲食、適量運動、足量飲水、等途徑來調理。如果混合喂養的嬰兒發生便秘,可通過多進行母乳喂養來緩解便秘。幼兒可通過增加蔬菜、水果、雜糧的比例,保證充足的水,可減少肉類等高蛋白的過多攝入,不要過量補鈣,3歲以前不要吃純牛奶,適量攝入含有益生菌的食物。排便前,可以試著喝點溫開水來促進胃腸道的蠕動。同時,注意室外活動。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如何治療兒童乙肝

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乙肝,是一種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機體後所引起的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種嗜肝病毒,主要存在於肝細胞內並損害肝細胞,引起肝細胞炎症、壞死、纖維化。乙型病毒性肝炎分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乙型

小兒燒傷後家庭該怎麼護理

輕者以消化道症狀為主,如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大便次數增多,每日數次至十余次,大便為“蛋花樣”或稀糊便,酸臭味,有少量粘液,但無膿血。鏡檢有大量脂肪球、不消化食物殘渣和少許血細胞。重者大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