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家長認為給寶寶喝糖水會增加寶寶患糖尿病的危險,當然如果過多吃高蛋白高熱量高糖分的食物,的確會令孩子發胖,增加兒童得糖尿病的幾率,但只要不過量,糖還是應該給孩子適當吃的。另外,糖水可以解決寶寶便秘的情況。
其實寶寶才1個多月大,可以增加一些潤腸的流質輔食,如加糖的菜水、桔子汁、紅棗水、山楂水、番茄水等,還可以喂寶寶喝加了8%糖的牛奶。因為糖在腸道內部分發酵後,可刺激腸蠕動,有助於通便。此外,還可以加一點蜂蜜水在牛奶中喂寶寶喝。
當孩子4個月以後,如果出現便秘則可以喂蔬菜粥、水果泥等輔食,蔬菜中所含的大量纖維素等食物殘渣,可以促進腸蠕動,達到通便的目的,這時吃點大蕉也可,它能在短期內發揮潤腸通便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家長要增強幫助孩子從小養成良好排便習慣的意識。孩子若有兩天以上不排便,或是有便意但排不出,這就是便秘了。便秘對孩子的消化功能會造成直接影響,不利於孩子的生長發育。因此應該從嬰兒時期就開始訓練孩子的排便習慣。3個月以上就可以訓練孩子定時排便,每天早上讓他排便,即使排不出也要堅持,1個月左右大腦就形成反應,孩子就會有便意了。
由於嬰幼兒的胃腸功能發育還不完善,因此不主張用藥物通便。藥物通便雖然見效快,但不是“治本”的好辦法。一不小心就容易導致孩子的胃腸功能紊亂,發生腹瀉等。
![]() |
思考和反思:讓孩子自己爬起來!
我家女兒19個月了,正是蹒跚學路,咿呀學語的時候,家人常被她逗得捧腹大笑。作為教育工作者,在大笑之余不免留下幾許思考和反思。 這幾年總感覺學生越來越難教了,很多孩子以我為中心,做事缺乏責任意識,他們有些所作所 |
![]() |
分析中小學生的“言行不一”現象
一、問題及其實質 在教育工作中,令廣大中小學教師最為頭痛的一個問題可說是學生的“言行不一”。對於中小學生中普遍出現的“言行不一”現象,輕則被理解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