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藥物
如果寶寶已經便秘三天以上了,媽媽可以使用藥物來幫助寶寶解決便秘苦惱,如吃適量的瀉藥,或用“開塞露”栓劑插入孩子的肛門內,讓藥液在腸子裡保留一段時間後再讓孩子排便,結果寶寶的糞便會很快就輕松地排出來。
但值得提醒的是:嬰幼兒的胃腸功能發育還不太完善,最好不要長期使用藥物來通便。這種治標不治本的應急措施,因為這樣容易傷害寶寶的身體,甚至會引起嚴重的腹瀉問題,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建議媽媽們最好少用。
*飲食療法
針對嬰幼兒的便秘的成因,從調整合理的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方面入手是最為理想的治療方法,具體做法如下:
首先,把喂養嬰兒的牛奶適當沖稀一些,增加寶寶水分的吸收,同時添加一小塊奶糕或提高牛奶中的糖分的份量(100毫升牛奶中加糖至10~12克),讓奶糕和糖中的碳水化合物在腸道內延長食物的發醇過程,刺激腸道的蠕動,幫助通便。
其次,均衡地喂養寶寶一些五谷雜糧,如煮紅薯、玉米面、麥粉等輔食,因為這些輔食中含有大量的B族維生素,可促進腸子肌肉張力,對通便很有幫助。
另外,經常給寶寶吃一些美味的番茄雞蛋湯、韭菜汁或蔬菜米粥(將菠菜、芹菜或荠菜等纖維素成分較多的蔬菜切碎,放入米粥內同煮,熬粥時還可以加少量潤腸的蓖麻油和芝麻油進去),或是在早晨空腹時,讓寶寶喝60~90毫升的蜂蜜水或加糖的鮮搾桔子、西紅柿或菠蘿等果汁(市場上果汁飲用起來簡單、方便,但維生素含量低,沒有新鮮水果搾出的果汁效果好),增加食物殘渣,以達到通便的目的。每天下午時分,還可以再給寶寶1根香蕉(其中大香蕉潤腸效果最好),再次增加潤腸通便效果。
*訓練定時排便的好習慣
嬰兒從3~4個月起就可以訓練定時排便。
因進食後腸蠕動加快,常會出現便意,故一般宜選擇在進食後讓孩子排便,建立起大便的條件反射,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訓練時間一般選在每次主餐一小時以內,父母可以讓寶寶在便盆上坐便至少10分鐘,並在旁邊發出一些與大便有關的如“臭臭”、“拉拉”等語號來誘導他大便。剛開始時,由於各個孩子的成長個體差異,寶寶不一定會按大人的示意去排便,但做父母的對孩子仍要采取輕松、容忍和鼓勵的態度,絕對不要給孩子身心上造成壓力,使孩子產生抗拒心理。只要繼續堅持,訓練一段時間,孩子就會形成對大便的條件反射,逐漸產生便意。
訓練過程中,當發現孩子忽然站定不動、睜大眼、合緊嘴、面頰漲紅這些便意的表現訊號時,就應該以鼓勵和贊許的語氣跟孩子說:“寶寶要拉了”、“寶寶的臭臭要出來啦”的話語,幫助孩子深刻感受便意,並讓孩子明白排出糞便是一件很驕傲、輕松的事情,久而久之,寶寶就會愛上排便的感覺,從而最終形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加大運動量
增大寶寶的運動量也有利於幫助排便順暢。對於還不能獨立行走、爬行的小寶寶,父母不要長時間把寶寶獨自放在搖籃裡,應該多抱抱他,並適當輔助他做一些手腳伸展、側翻、前後滾動的動作,以此加大孩子的活動量,加速孩子食物的消化。對於那些年齡大的幼兒,父母應多讓他在地板上爬行,或讓他多行走和跑動,甚至還可以拿一些氣球讓孩子吹,以此增加運動量和腹內壓,達到鍛煉腹肌的作用。
*定時按摩法
在每天早餐後30分鐘時,媽媽可以用手掌在孩子的臍部按順時針方向輕輕推揉按摩15分鐘左右,幫助孩子的腸管蠕動,促使腸胃對食物的消化。如此堅持數周,對改善寶寶便秘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治療便秘的足療效方
1、大黃5~10克,研為細末,醋調為稀糊狀,置“傷濕止痛膏”中心,貼雙足心湧泉穴,10~15小時後取下,—般用藥一次即效。可清熱消積,導滯通便。
2、芒硝5克,研為細末,置傷濕止痛膏中央,外敷雙足心湧泉穴處,每日1換,連續3~5天。可清熱導滯。
3、生大黃、焦山楂各等量。將二藥擇淨,研為細末,裝瓶備用。使用時每次取藥末10克,用米醋或清水適量調為稀糊狀,外敷於患兒雙足心湧泉穴及肚臍孔處,敷料包扎,膠布固定,每日1換,連續3~5天。可清熱導滯,消積化食。
4、生大黃、雞內金各等量,擇淨,研為細末,裝瓶備用。使用時每次取藥末10克,用米醋或清水適量調為稀糊狀,外敷於雙足心湧泉穴及肚臍孔處,包扎固定,每日1換,連續3~5天。可清熱導滯,消積化食。
推薦閱讀:
狂犬疫苗打一針可以嗎?
寶寶嗆奶後如何急救?
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吃什麼食物好
乙肝疫苗的有效期是多久
2歲寶寶便秘可以每天喝蜂蜜水嗎?
![]() |
毀寶寶的感冒治療5大誤區
錯誤一:濫用藥“狂轟亂炸”治感冒 大多數藥物進入體內後的吸收、分布、代謝、排洩等都與肝髒和腎髒功能關系密切。由於寶寶體內各組織器官尚未完全發育,生理功能尚未成熟,解毒功能也較差,並且藥 |
![]() |
介紹引起小兒腹瀉的原因
引起小兒腹瀉的原因是有很多的,具體有以下: 1、引起小兒腹瀉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嬰兒機體抵抗能力低,抵抗細菌的能力較成人差,容易染病。而且嬰兒的消化系統也尚未發育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一旦飲食出現差異,很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