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患兒仰臥位,家長以拇指直推膻中穴1~3分鐘。
(2)家長用兩拇指,自中脘至臍向兩旁分推30~50次。
(3)順、逆時針摩腹各1分鐘。
(4)以拇指端按揉足三裡、內關穴各約1分鐘。
2.隨證加減
(1)傷食吐型:嘔吐頻繁,口氣臭穢,嘔吐物常伴未消化的乳塊或食物殘渣,大便量多,氣味酸臭,或溏或秘,腹部脹滿,吐後則舒,嗳腐厭食,矢氣惡臭,舌質淡,苔厚膩。
常用手法加
①清脾經100次,揉板門300次。
②清大腸20O次,退六腑100次。
③以指點揉中脘穴1~3分鐘。
(2)寒吐型:起病較緩,嘔吐乳食不化,呈清稀粘液,無臭味,精神不振,面色蒼白,四肢欠溫,腹痛喜暖,腸鳴,大便溏薄,或為不消化食物,小便清長,舌質淡,苔薄白。常用手法加
①補脾經300次,揉板板門00次。
②揉外勞宮50次,推三關300次。
③點揉關元穴1分鐘。
④以掌橫擦肩背、腰骶部,以透熱為度。
(3)熱吐型:食入即吐,嘔吐物酸臭或為黃水,身熱口干口渴,口唇色紅,煩躁不安,胃脘脹痛,大便稀薄臭穢或秘結不通,小便色黃量少,舌質紅,苔黃。常用手法加
①清脾經200次,清小腸200次。
②清大腸200次,退六腑200次。
③以拇指側推小橫紋100次。
④按揉雙側天樞穴各1分鐘。
⑤推下七節骨100次。
(4)虛火吐型:時作於嘔,咽干舌燥唇紅,不欲進食,兩顴發紅,手足心熱,大便干結、小便黃赤,舌尖紅,苔少而干。常角手法加
①清天河水200次,清肝經200次。
②補腎經300次。
③推湧泉300次。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患兒仰臥,家長以中指先按後揉中脘穴1分鐘。
(2)家長將雙手拇指分放於患兒劍突兩側的季肋處,然後向兩旁分椎1~3分鐘。
(3)先掐後揉內關穴1分鐘。
(4)患兒俯臥位,家長以拇、食、中三指,捏拿脾俞、胃俞穴處肌肉,各15~20次,然後以拇指各按揉1分鐘。
2.隨證加減
(1)感受風寒者,常用手法加
①按揉曲池、合谷穴各1分鐘。
②推揉太陽穴50次。
③清肺經200次,清大腸200次。
(2)脾胃虛弱,神疲乏力者,常用手法加
①補脾經300次,揉板門300次。
②捏脊5~7遍。
③按揉足三裡穴1~3分鐘。
(3)飲食過多或不干淨者,常用手法加
①清胃經300次,清大腸300次。
②揉板門100次,運內八卦100次。
③推下七節骨100次。
按摩方法三 1.常用手法
(1)患兒坐位或俯臥,家長一手固定患兒頭部,用另一、手食、中二指自上向下,直推頸後發際正中至大椎處300次。
(2)以拇指順運內八卦50~100次。
2.隨證加減
(1)傷食者,加揉板門300次,分推腹陰陽1~3分鐘。
(2)脾虛者,加補脾經300次,揉足三裡穴1~3分鐘。
(3)濕熱者,加清天河水200次,推箕門穴50次。
(4)寒吐者,加推三關300次,橫擦背部以熱為度。
生活調理
(1)引起嘔吐的原因很多,嘔吐又常見於某些急性傳染病如流腦、乙腦和某些急腹症如腸梗阻、腸套疊的先兆症狀,治療時必須注意鑒別,查明病因,不能單純見吐止吐,以免贻誤病情。
(2)嘔吐時,家長要立即將小兒的頭側向一邊,以免嘔吐物嗆入氣管引起吸入性肺炎。
(3)患兒嘔吐時不要喂奶、喂藥,也不要隨意搬動。
(4)注意飲食調節,平時喂食要定時定量,多服各種維生素、蛋白質,少進脂肪,斷乳前後要逐漸增加輔食。
(5)由於哺乳方法不當或吸奶時吞入少量空氣所產生的吐乳,稱為“溢乳”不屬病態。
(6)嚴重嘔吐可導致體液失衡,代謝紊亂,可配合靜脈輸液。
![]() |
孩子怕見生人要怎麼辦
孩子怕見生人怎麼辦? 孩子長到三歲以後,仍扭扭捏捏不大方,這是孩子性格內向的表現。性格內向的孩子,有一定的遺傳影響,但主要還是由環境影響造成的,並且主要是受父母的影響造成的。 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母親 |
![]() |
寶寶缺鐵性貧血病臨床表現
發病多在6個月至 |